競逐產業標準 中美AI掀免費潮

近日全球多家AI大模型廠商紛紛宣佈免費開放服務,引發行業關注。圖爲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辦AI智慧機器人展。(中新社)

近日全球多家AI大模型廠商紛紛宣佈免費開放服務,引發行業關注,例如百度13日宣佈文心一言4月1日起全面免費,同日OpenAI也宣佈免費版ChatGPT將在標準智慧設置無限制使用GPT-5對話;谷歌最新人工智慧模型套件也宣佈向用戶開放使用。大陸專家指出,免費的AI基礎服務將成爲流量入口,這場競爭的本質,是爭奪下一代人機互動標準的制定權。

隨着AI大模型訓練技術越來越成熟,硬體效率提升讓模型訓練和推理成本大幅降低,並正在改寫商業模式。如OpenAI創始人所預言,使用AI的成本每12個月下降10倍,將直接驅動企業將技術紅利轉化爲市佔率的先手棋。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工程師龔正表示,免費的基礎服務將成爲流量入口,透過技術輸出、企業級解決方案等增值服務實現商業閉環,更直言這場競爭的本質,是爭奪下一代人機互動標準的制定權。

龔正說明,像DeepSeek等開源模型的崛起,透過靈活、低門檻特性正在重構行業生態,迫使領先的業內公司也必須打破封閉生態。當開源模型能實現商用模型80%、甚至90%的功能,而成本僅爲10%時,閉源系統的護城河自然瓦解,免費開放成爲鞏固用戶黏性的戰略選擇。

大陸央視報導,這波免費潮將加劇行業洗牌,中小廠商若無法承擔長期免費所需的技術反覆運算成本,可能被迫退出市場。而領先企業則透過使用者數據累積回饋模型優化,形成「技術升級-用戶增長-成本下降」循環,讓資源進一步向具有算力、數據和資金優勢的企業集中。

賽迪顧問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白潤軒表示,基礎功能免費是大勢所趨,但對於企業級需求,還是會按需求收費。同時隨着各國對AI監管加強,比如歐盟的AI法案、數據溯源、安全審覈等要求會讓廠商面臨更高的隱性成本,或會導致一些新的收費模式出現,例如「合規增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