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飲食 潰瘍性結腸炎風險增
突發腹痛、反胃與嚴重嘔吐後,緊急送醫確診爲「潰瘍性結腸炎」。示意圖,非新聞中個案。(林周義攝)
32歲的範先生年輕時因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又常以精緻飲食紓壓,某次腳部突然出現嚴重疔瘡,甚至引發高燒住院,伴隨腹脹、黏液便與血便等,以爲只是免疫力下降感染。直到某次突發腹痛、反胃與嚴重嘔吐後,緊急送醫,才確診爲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屬終身性疾病,傳統上建議每年接受大腸鏡檢查監測。然而,反覆清腸與檢查不適讓範先生難以承受,曾一度減少回診頻率,導致病情控制不佳。
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蔡宗佑醫師團隊建議下,範先生改採腸道超音波追蹤,20至30分鐘即可完成,無痛、免清腸,過程輕鬆舒適。在那之後,他願意每月規律回診檢查,醫師也能依即時影像調整藥物,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蔡宗佑說,潰瘍性結腸炎好發於年輕族羣,尤其是20至40歲間。除了與免疫反應相關,現代人精緻飲食、高油脂、高糖分飲食,如炸雞、漢堡、加工食品與含糖飲料,以及病原菌感染都可能增加發生率。
民衆若出現腹痛、血便、慢性腹瀉或體重下降等症狀,尤其是有家族病史者,應及早就醫。腸道超音波可評估整層腸壁結構,包含黏膜、黏膜下層與肌肉層,能協助判斷腸道壁厚度與黏膜異常,快速評估急性發炎狀況。蔡宗佑提醒,透過腸道超音波、大腸鏡與影像學檢查,能早期發現疾病並即時調整治療,以提供病人更完善的醫療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