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踏實守初心 樂教愛生爲志業 | 鑄魂強師

人物檔案

蔡騭,現任廣東實驗中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廣東省特級教師。曾任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第一中學副校長,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副校長、常務副校長。曾獲“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廣東省首屆中學化學青年教改積極分子”、廣東省機關工委評選的“優秀共產黨員”“西藏自治區中小學骨幹教師”“廣東省民辦教育優秀校長”等稱號。廣東省新一輪基礎教育 “百千萬人才工程”名教師培養優秀學員,曾獲聘廣州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特約教學研究員,華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兼職教授等。

【心中的教育家精神】

勤學篤行,求是創新,樂教愛生,甘於奉獻。

作爲廣東基礎教育的“領頭羊”,廣東實驗中學(以下簡稱“省實”)在2024年歡慶了自己的百年華誕。一個世紀以來,省實孕育了無數傑出人才,包括蔡睿賢、範海福、岑可法、姜伯駒、鍾南山、鄧錫銘、黃耀祥等兩院院士。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對省實校長蔡騭而言,教師這一角色已經歷了從職業到事業,再到畢生追求志業的華麗轉變。

站穩講臺:敬業踏實,熱愛肯幹

1996年,蔡騭從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加入廣東實驗中學,成爲一名高中化學老師。“對於教師而言,首先要把這份工作當作職業來對待,站穩講臺是教師的基本要求。”蔡騭回憶,作爲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雖然掌握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但每堂課只有 40分鐘,如何選擇講授內容,如何取捨,都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備課和思考的問題。

蔡騭認爲自己非常幸運,能夠在畢業後就進入省實,這裡的課堂特色是“精講精練”。“我們當時備課主要參考三類書籍:一類是教學參考書,一類是高考真題和模擬題,還有一類是化學及其在生活和生產中應用相關的課外書籍。”每次備課時,他都努力將知識點與實際生活和生產相結合,這使得學生們非常喜歡他的化學課。

蔡騭還強調,省實老師的求實精神不僅體現在課堂上精講精練、基本功紮實,更在於他們對工作的敬業與熱愛。他說:“老教師們踏實肯幹,儘管工作量很大,卻從不抱怨。作爲年輕教師,我們看到他們如此任勞任怨,也倍感振奮,立志要把工作做好。”

技能傍身:尋求突破,昇華敬業

站穩講臺後,教師需將職業昇華爲專業,以滿足個人發展的需求,這要求教師在專業技能上不斷尋求新的突破。

蔡騭笑言,自己非常幸運,在站穩講臺後,恰逢信息化教學的浪潮。1997年,信息技術開始融入中小學課堂,省實特別鼓勵青年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2000年,蔡騭在教學中發現,初中化學中的化合價是一個難點,考慮到學生們對遊戲的喜愛,他萌生了將化合價融入遊戲設計的想法,讓學生在通關的過程中掌握所有化合價。”當時學校非常重視教師利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爲每位老師配備了價值兩萬多元的筆記本電腦。我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探索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大多數都取得了成功,教學質量和課堂效果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蔡騭的教科研成果也接踵而至:1998年,他製作的課件《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和《原子核外的電子排布》,以及撰寫的論文《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探討》榮獲廣州市化學教研年會論文二等獎,並被評爲廣東省首屆中學化學中青年教改積極分子;2001年,他的說課《化合價》榮獲廣州市化學說課大賽一等獎和廣東省中青年化學教師說課大賽一等獎;2002年,他撰寫的論文《化學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獲得廣州市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第二階段教學設計與實施活動優秀成果二等獎和廣州市化學教研年會論文一等獎,同年被學校評爲“優秀班主任”;2003年,他將實驗探究應用於全市公開課《鹽類的水解》中,並榮獲2004年廣州市首屆中青年中學化學教師綜合素質大賽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

每次備課時,蔡騭都努力將知識點與實際生活和生產相結合,這使得學生們非常喜歡他的化學課

主攻事業:心懷大我,遵循規律

2004年,對蔡騭而言,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在這一年,他憑藉卓越的教學成果,在高考中帶領的班級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上線率達到了100%,重點大學錄取率約爲70%,本科錄取率約爲98%,其中陳雪華同學更是榮獲廣東省化學類高考總分狀元。同年6月,蔡騭作爲廣東省第四批援藏隊的一員,被派往林芝地區第一高級中學擔任副校長。儘管心中充滿了對即將分娩的妻子和未出生孩子的牽掛,但在黨和國家的召喚下,他毅然堅決地踏上了前往西藏的征途,開始了爲期三年的支教生涯。

在援藏期間,蔡騭發現學校的水管鏽蝕嚴重,飲水問題迫在眉睫。他積極聯繫廣州市教育局,成功爭取到57.8萬元的援助資金,用於改建和增建校園供水系統,解決了全校近2500名師生的飲水和用水難題。面對許多藏族農牧民子弟因貧困無法支付學費的困境,他四處奔走,聯繫愛心人士資助這些貧困學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共有 123名學生獲得了資助,資助金額超過12萬元。

在支教過程中,蔡騭深刻認識到,要讓林芝的老師們深刻理解教學改革,關鍵在於“走出去”。他向省實當時的校長鄭熾欽彙報後,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學校出資70多萬元,每年邀請20多位西藏教師到省實進行參觀、交流和培訓。三年來,在蔡騭的努力下,近百位教師得以到省實實地交流和學習。

他還積極爭取省委、省政府的援藏項目,將“林芝一中圖書館”確定爲廣東省第四批援藏的重點項目。在地區教育局的支持下,他實踐了新教師選聘辦法,通過人事考察、筆試、面試等環節,選拔優秀的應屆畢業生和年輕教師調入學校,並建立、實施新教師“雙導師”培訓制度,新老教師自願結對,積極開展“傳、幫、帶”活動。

記者瞭解到,正常的援藏工作一年半就能結束,問及蔡騭爲何明知道可以早點回去,卻選擇在西藏堅持了三年?蔡騭說:“我不想讓自己的工作半途而廢。當時援藏一年半左右時,‘林芝一中圖書館’的項目正好立項,要開始建設了,我希望自己能夠把這個項目完成再走。”在蔡騭和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3000多平方米的圖書館終於建成,林芝一中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圖書館,圖書館內還設有兩個報告廳和一個信息化室,這些設施至今仍發揮着重要作用。

2007年,蔡騭援藏歸來,因當時工作需要,他被派去省實本世紀開辦的第一所分校——當時的廣東實驗中學附屬天河學校(以下簡稱“省實天河”)擔任常務副校長。彼時的省實天河除了“廣東實驗中學”和“禤錦科校長”這兩個響亮的名號外,學校的一切幾乎要從零開始。儘管身爲常務副校長,蔡騭不僅要教初三化學,還要負責學校的多項事務,並四處宣講以吸引學生報考。

對於民辦學校而言,分數無疑是其生命線,但蔡騭並沒有將學生束縛於無盡的題海戰術中。相反,他在黃玉鳳老校長的帶領下,從德育入手,着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蔡騭堅信:“省實的辦學經驗告訴我,一旦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得到培養,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學習成績的提高便是自然而然的結果。”基於此,蔡騭在省實天河提出了“生命化六育”的教育理念,即通過體育、藝術、科技、生活、心理和環境六大教育模塊,實現體育健康、藝術陶冶、科技啓迪、生活培育、心理愉悅和環境影響的課程目標,旨在培養“人格健全、基礎紮實、學有所長、身心健康”的人才。

省實天河的辦學理念迅速贏得了衆多家長和學生的青睞。辦學不到五年,省實天河便成爲廣州最受歡迎的民辦學校之一,每年報考人數超過6000人,中考成績也名列前茅。

成爲志業:樂教愛生,不忘初心

2017年,蔡騭出任省實副校長。“我們目前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兩大核心問題。首先是如何在小學、初中、高中全學段實現五育並舉,實現五育的深度融合。其次是示範輻射的問題,我們的 ‘實驗性 ’和 ‘創新性’是在本校發展起來的,如何將這些經驗推廣到全省各地,實現精準幫扶,這是省實的責任和擔當。”

從教近30年,教師這一職業對蔡騭而言,已經從職業昇華爲志業。他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教育家精神需要從教師的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中滲透和踐行。“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教師必須注重個人品德的修養,以身作則,成爲學生的榜樣。”蔡騭認爲,樂教愛生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堅持的原則。“時代在變遷,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在不斷變化,但教育家精神的內核始終不變。教師也要堅守教育的初心,始終把學生的成長和福祉放在首位。”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編輯:廣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