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血暗紅夾血塊 恐爲體虛循環差
健康熱門
許多女性受月經不規則困擾,其實經血狀態也能看出端倪!若氣味和顏色異常,可判斷體質血熱或虛寒,進而以不同中藥調理。有些民衆會吃「補品」幫助調經,中醫提醒,經期應避免吃太補、依體質給予適藥,氣血虛者經期初期可補充含鐵食物補血,必要時可依醫師建議,在經期快結束時補充四物等補品。
迪化馬光診所院長周慧雯說明,經血味道可能與體質有關,一般臨牀會詢問病人經血顏色、質地、血量,正常經血是鮮紅色,若顏色太亮紅,通常是身體血熱旺,會給予清熱用藥,減少體內虛火;若是暗紅色且夾雜血塊,則可能是循環較差、體質虛或子宮收縮較差,用藥偏向溫補、活血化瘀。
除了觀察經血變化,有些女性會在月經不順時「進補」四物飲、八珍湯。周慧雯提醒,補品應依體質決定,若體質燥熱,甚至有發炎症狀,吃太補容易上火,可能會有反效果;若真的有氣血虛、月經量太多、不舒服症狀等,纔會特別做補藥加強,建議經期第1~3天多補充含鐵食物,如牛肉、豬肝、葡萄、櫻桃,動物性及植物性鐵質交替吃補血。
針對不同年齡層女性,由於荷爾蒙分泌及穩定度有落差,月經不規則的原因也不同。周慧雯說明,女性初經到18或20歲前,荷爾蒙穩定度低,月經混亂是正常的,此階段不需要強行用藥、揠苗助長,只要調理身體循環就好。
到了20、30歲後,荷爾蒙相對穩定,若月經仍不規則,排除子宮內膜異位、卵巢多囊、甲狀腺或腎上腺功能異常等疾病,就適合使用中醫週期療法調理。
至於45~55歲邁入更年期女性,荷爾蒙會急速下降,常伴隨潮紅、盜熱、心悸等症狀,月經週期可能延長,或出現連續出血,都是過渡期的表現。如果出現相關症狀,可以到婦產科檢驗荷爾蒙數值,確認排卵功能,也可搭配中醫用藥調整停經前不適症狀。
周慧雯提醒,月經不順與體質、荷爾蒙等變化有關,若出現相關困擾,建議中西醫整合,先檢查確認是否爲疾病影響,再以中醫治療調理,搭配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改善月經不順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