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電商銷售額前四月增12% 營業稅貢獻逾26億
財政部26日公佈最新統計,由於2020年境外電商全面開立雲端發票,除了2021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其餘皆呈現正成長,5年間貢獻營業稅291.6億元,今年前4月累計銷售額629.5億元、年增12%,對營業稅貢獻26.1億元。
跨境網路交易日益頻繁,爲求租稅公平、健全稅基,在我國境內無固定場所單位之外國營業人銷售電子勞務予境內自然人,其年銷售額達一定金額者,應辦理稅籍登記並申報營業稅。所謂「一定金額」從今年4月7日起從原本的48萬元調高至60萬元。
財政部表示,自2020年起,隨COVID-19於全球擴散,疫情加速數位經濟發展,且串流影音、雲端運算及線上供需媒合等電子商務日漸興盛,在臺辦理登記的境外電商家數持續增加,2025年4月底共計183家,較2020年底增加72家、增加65%。
境外電商對我國境內自然人銷售額因2020年後境外電商全面開立雲端發票,除隔年旅遊業相關電商受疫情衝擊,導致減41.9億元、3.4%外,其餘各年皆爲正成長,5年間貢獻營業稅291.6億元。
從來源國來看,今年4月境外電商來自全球27個國家或地區,但前五大註冊國之家數即佔7成,其中以軟體業蓬勃且爲數位出口大國的美國66家最多,英國19家居次,新加坡及愛爾蘭家數分居第3、第 4,主要是因爲其避稅港(Tax haven)地位,不少跨國企業選擇於當地註冊以規避稅捐。
從行業觀察,境外電商登記行業以資料處理及網站代管58家居首,前四月累計銷售額536.5億元,佔8成5,主因該細類下包含Google、Amazon、Apple及Spotify等雲端服務或影音串流巨頭,軟體出版業48家居次,銷售額佔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