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銳勁旅軍備局401廠研發中心 創新突破精進裝備效能

軍備局401廠研發中心,是負責國軍測量、製圖、光電及夜視裝備研發的關鍵要角。(記者陳怡璇攝)

作手實施棱鏡組總成組裝。(記者陳怡璇攝)

作手運用平行光管調整聚焦位置,確保150公尺可達無視差效果。(記者陳怡璇攝)

瞄準鏡研發須歷經數次測評,仰賴研發團隊秉持精益求精理念,方能順利投入量產。(記者陳怡璇攝)

軍備局401廠研發中心廠徽。(圖:《國軍隊徽圖志》)

生產線上作手屏氣凝神盯着棱鏡實施總成組裝,只見棱鏡組、目鏡組、響數調節鈕組總成一一結合完畢,來到成品組裝環節,在作手巧手下,一具TS112式近戰瞄準鏡組裝完成,後續將投入部隊,成爲官兵手上遂行射擊的衛國堅實利器。軍備局401廠研發中心做爲今年即將量產的TS112式近戰瞄準鏡研發重鎮,功不可沒,更是負責國軍測量、製圖、光電及夜視裝備研發的關鍵要角。

前年7月甫成立的401廠研發中心,前身爲「研發設計室」,肩負研發、生產重任,爲集中軍武研發能量,改隸爲「研發中心」,下轄光學系統研發組、電子電路組、整體後勤組、測量製圖研發組及兵要情資組,各組專業分門別類,負責國軍圖資、光學及夜視裝備研發,爲國軍提供優良圖資及光電裝備,有效支援各項作戰訓練任務。

因應今年量產的國造T112戰鬥步槍,研發中心全力投入打造適用於該武器的TS112式近戰瞄準鏡、TS112式反射式內紅點瞄準鏡,以及TS112式步槍雷指器。其中,TS112式近戰瞄準鏡具備4倍放大倍率、7.3度大觀測視角,具有300至600公尺BDC彈墜補償功能,研發團隊耗時2年,從無到有,首先選定透鏡材質、曲率,便是一項重大難題。

研發官劉少校投入鑽研「光學設計」領域知識,深入學習Zemax光學設計軟體,在上萬種玻璃材質中,找出最適合製作瞄準鏡的材質,更須計算每項材質在特定曲率中的參數表現,方能確保場曲、畸變、色差、球差等數據符合標準,猶如「國軍版愛迪生」。歷經數萬次測試、計算,選出最適合的材質。

歷經光學設計後,機構設計階段則由整體後勤組專業人員進行3D繪製,接續繪製2D藍圖進行加工;來到「研發測試」階段,因TS112式近戰瞄準鏡具備300至600公尺BDC彈墜補償功能,爲確保刻劃線精度,研發團隊自300公尺、400公尺、500公尺及600公尺等距離實施實彈測試,歷經達3萬發以上實彈測試、修正,方能確保TS112式近戰瞄準鏡完美貼合國造T112戰鬥步槍,有效提升射擊精準度。

與時俱進 有效提升作戰能量

走進位於臺中的401廠,「大隱於市」的光電裝備研發重鎮坐落在喧嘈夜市周邊,生產線上作手個個專注於工作,將每個細小零件一一組裝,仔細檢查,看似輕巧的瞄準鏡,包含目鏡組總成、棱鏡組總成、電池室組總成、響數調節鈕組總成、本體組總成、物鏡組總成等。其中,物鏡組總成須運用平行光管調整聚焦位置,確保150公尺可達無視差效果,全鏡生產後,更需填充氮氣,保持內部零件乾燥,接續下水測試鏡組密封程度,才得以進入交貨階段。

光學瞄準鏡研發成功,猶如「步槍的眼睛」,讓單兵作戰時得以更迅速瞄準目標進行射擊,對提升作戰效益裨益良多。做爲幕後功臣的401廠研發中心居功甚偉,然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研發腳步未曾停歇,光學瞄準鏡順利投入量產後,研發中心旋即投入雙眼雙筒夜視鏡的研發,並已通過軍種戰測,期藉由持續研發更精良裝備,提升國軍堅實戰力,展現我國日益充沛的國防自主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