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法補助恐遭收回 臺積納風險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近日發佈2024年永續報告書,雖營收受惠AI晶片強勁需求持續創高,但臺積電在風險管理中也點出AI、量子技術可能帶來網路安全風險。(路透)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近日發佈2024年永續報告書,雖然營收受惠AI晶片強勁需求持續創高,但臺積電在風險管理中也點出AI、量子技術可能帶來網路安全風險,並將美國、歐洲補助款項可能被收回的疑慮,納入由地緣政治驅動的競爭性風險。

臺積電4月宣佈在美國投資1650億美元,將獲得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最高達66億美元融資,歐洲合資的晶圓廠,也可望來自德國《歐洲晶片法》最高達50億歐元的政府補貼款。

不過美國總統川普的團隊日前釋出可能透過補助,換取赴美投資半導體公司的股權,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提到,曾致電臺積電威脅收回補助款,實際上臺積電早就納入風險管理。

2024年永續報告書中,臺積電在風險管理中比去年有更多的着墨,增加風險管理培訓及線上講座,並以強化韌性爲主題,探討新興風險及應對策略,針對補助款,認爲可能附帶「限制臺積電在對授予補助國家而言,具國家安全顧慮的特定國家的擴產計劃」等條件,甚至有被追回的風險,將從一般競爭風險轉爲地緣政治驅動的競爭風險。

在資安防護部分,臺積電提到過去曾遭惡意軟體攻擊,因此新興風險中包括採用AI、量子計算等新技術的網路安全風險,而該風險可能擴及客戶及供應商,因此認爲需透過生態系協作建立集體韌性,首次提到「從駭客視角主動識別潛在風險」以及外部的紅隊測試(模擬駭客進攻)。

除此之外,創辦人張忠謀在臺積運動會上提到的「全球化已死」,臺積電認爲去全球化將讓高科技產業兩極化,讓臺積電存在業務效率、彈性的削弱,造成成本上升、商機損失,將透過以風險爲基礎的策略投資規劃,以及營運資源的本地化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