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選書/α世代價值觀 決定我們的未來

《α世代,這羣小朋友決定我們的未來》書封。 任性出版╱提供

在與企業方談論Z世代(1997年~2009年出生)或α世代(2010年~2024年出生)的特徵時,常會有人問到:「這些行爲特徵究竟是這個世代特有的,還是反映了整個時代的趨勢?」

面對這個問題,我通常先解釋:「各個時代生活環境相似之處,會影響同一時期成長的世代,使他們的價值觀與行爲具有一致的特徵。」並以此爲前提,進一步說明:「正因如此,更有必要理解該世代是在什麼樣的生活環境中,建立他們的人格與價值觀。」

所謂的人格,指心理層面的特質。人格通常會在3~10歲的童年時期奠定基礎。在進入10~18歲的青春期後,受到周遭環境與人際關係影響,逐漸確立價值觀(對人、事、物的看法)。到了18歲以後的青年期,該世代共通的行爲特徵會更加明顯。

我們在研究X、Y、Z及α世代時,也遵循這樣的觀點,觀察他們在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這三個階段,如何逐步形成只屬於該世代的共同特徵。只要能夠理解世代成長曆程,結合該時代的流行文化、社會氛圍與生活環境,就能更全面的掌握其行爲特徵。

目前,α世代大都仍處於建立人格基礎的童年時期。但接下來,他們將逐漸邁入青春期,開始形塑自己的價值觀。未來,我們也將持續觀察α世代在脫離父母、邁向自立的過程中,價值觀與行爲模式是否會出現新的變化,深入瞭解這個世代的成長過程。

另一個較常見問題是:「現在的大學生,在進入職場並實現經濟獨立之後,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爲是否會有所改變?」也就是「世代的行爲特徵,是否會隨着年齡增長而產生變化?」

以我觀察研究室歷屆畢業生的經驗來看,他們在進入社會之後,價值觀和行爲特徵不會產生劇烈的變化。當然,隨着可支配所得增加,跟學生時期相比,消費習慣自然有所改變。例如:不再像學生時那樣愛吃吃到飽,反而傾向品嚐少量但美味的食物。但是,我認爲像是「不想浪費錢」的節儉態度是不會變的。

我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十年前,我從外商顧問公司經營者轉換跑道投入教職,生活環境產生巨大變化。過去,我的工作從未與大學生有太多接觸,轉職之後,經過每天相處,逐漸改變我對他們的看法和感受。

剛開始,我對許多事情感到非常困惑。例如,大學生經常會在言談間省略一些字句、發表時習慣一手拿着手機、對會面的時間和地點都含糊決定等。

但跟他們共同相處幾個月之後,我慢慢理解到那些行爲背後的價值觀與環境,也逐漸能夠包容、接受價值觀上的種種差異。

以見面約時間或地點不夠明確爲例,是因爲他們覺得只要大概決定,當天再用手機聯絡就好。這也反映出他們不想給對方壓力、體貼彼此的想法。瞭解這一點後,我甚至開始認同:「或許這樣的思考方式,更符合接下來的時代趨勢。」更進一步心生「這些孩子未來將創造出嶄新的社會標準,確實該支持他們」的想法。

我相信,無論在哪個時代,年輕一代的價值觀通常會比上一個世代更符合當下的社會需求,並推動社會進步與變遷。尤其是Z世代和α世代,基本上大都以社會公益(Social Good)爲判斷標準,使得上個世代很難對他們的行爲提出反對意見。

(《α世代,這羣小朋友決定我們的未來》,任性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