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川鮑之戰影響 Fed 利率走向
川鮑之戰影響 Fed 利率走向。 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與聯準會(Fed)主席鮑爾之間半年來的衝突,隨着鮑爾鬆口9月可望降息,再度引發關注。兩人都未能將對方征服,但Fed能夠在7月底的決策會議上將利率穩住,結果已經相當清楚。川普當然沒有認輸,而且還強力反撲,真正目的其實是在爲「後鮑爾時代」能夠快速降息鋪路。
川鮑之戰表面上聚焦於降息;這點沒錯,但也並不全對,因爲川普雖強烈要求降息,鮑爾也從未說過拒絕降息。兩人之間的矛盾,在於降息的時機、速度與幅度。川普自然想要早降、快降、多降,認爲利率應該至少調降3個百分點,甚至降到1%;鮑爾則是主張晚降、慢降、少降,長期目標是降到3%,也就是Fed所估計的「中性」利率水準。差異如此之大,不起衝突纔是怪事。
川普的攻勢可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不擇手段,砲轟鮑爾是「太慢先生」、「總是犯錯」,更以近乎人身攻擊的口氣罵鮑爾爲「強驢」、「笨蛋」。川普此時一心想要撤換鮑爾,但最高法院卻表示總統「除非有正當理由」,否則無權撤換Fed理事,當然包括主席。川普陣營雖指控Fed大樓翻新工程預算超支作爲「正當理由」,結果卻是自擺烏龍,把早已完工的另一項工程費用也加了進去。此時川普應該已經斷了撤換鮑爾及壓迫Fed儘快降息的念頭。
面對川普的強力攻擊,鮑爾基本上不做迴應。唯一的一次反擊,就是表示「如果不是政府的關稅政策,Fed早已降息」,並強調「我其實完全沒有對關稅發表看法。我只是對通膨提出看法」。言辭雖然平淡,但卻理直氣壯,因爲這反映的是民衆與企業界普遍的看法。在這段過程中,川普一直在使這場衝突升溫,鮑爾則是全力降溫。一個巴掌拍不響,川普的重拳打在棉花上。然而在利率政策上鮑爾卻不動如山,始終堅持審慎立場,繼續「等待與觀察」關稅對通膨及就業的影響。7月Fed並未降息,川鮑之戰第一階段也就此告一段落。
但川普隨即發動的二階段攻勢,採取的是「最堅強的堡壘要從內部瓦解」策略,利用各種機會把親信塞進理事會。先是在8月初趁着理事庫格勒提前辭職,立刻提名首要幕僚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倫接任;現在又以僚屬指控另一位理事庫克在就任之前曾經對自己的房貸申請案提供不實資訊爲由,要求庫克立即辭職,否則就將以「正當理由」將她開革,讓川普能夠再提名一位親信出任理事。川普若能心想事成,則七名理事中將有四人是「川派」。這也顯示川普現在的目的已經不在於提前換掉鮑爾,而是要架空鮑爾,爲明年能大幅降息鋪路。只要Fed內部多是自己人,就不存在川普是否挑戰Fed獨立性的問題。
鮑爾能否再次擋住川普的壓力,並保住Fed的獨立性,關鍵在於能否妥善駕馭當前詭譎的經濟情勢,這可以用「腳本分析(scenario analysis)」來說明。腳本一:8月通膨率若持穩在3%或更低,失業率低於4.5%,經濟算是勉強達到「軟着陸」;川普陣營必將強調這是因爲關稅對通膨及就業的衝擊溫和,但鮑爾可以表示這全靠Fed的審慎政策抑制通膨預期。此時Fed可能從9月起展開漸進式的「利多型」降息,如此一來Fed內部的「川派」理事自然興不起風浪,鮑爾將憑着「軟着陸」的政績穩坐主席之位到明年5月。
腳本二:通膨持穩,就業惡化。失業率達到或逼近4.5%,顯示經濟有「硬着陸」的風險,Fed可能在9月一次降息2碼。這也代表鮑爾對經濟的研判再度錯誤,不排除鮑爾自行請辭的可能性。這也是鮑爾給自己所下的最大賭注。
總之,決定這場「川鮑之戰」究竟誰輸誰贏,短期間還是由經濟情勢說了算。但到明年之後除非通膨嚴重惡化,否則隨着Fed的人事更迭,川普終將居於上風,利率仍將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