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不斷夯實

本報北京8月1日訊(記者紀文慧)國家發展改革委1日舉行新聞發佈會,解讀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目前,今年“兩重”建設項目清單8000億元已全部下達完畢,中央預算內投資7350億元已基本下達完畢。今年第三批69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已下達完畢,第四批690億元資金將於10月份按計劃下達,屆時將完成全年3000億元的下達計劃。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周陳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在頂住外部壓力、消化累積風險的情況下穩中有進、好於預期,主要宏觀指標表現良好、經濟運行彰顯強大韌性、新動能加快發展壯大,爲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

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顯現。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長5%,增速較一季度提高0.4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2%。重點商品消費持續升溫,今年以來“以舊換新”已帶動商品銷售額超過1.7萬億元,上半年限額以上家電、通訊器材零售額同比增長30.7%、24.1%,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0.3%。

“消費持續健康發展是供需雙向奔赴的結果,既在於穩定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和意願,也在於以高品質供給持續引領創造新的需求。”周陳表示,消費是最終需求,承載着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惠民生和促消費,推動出臺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上下協同形成擴消費有力“組合拳”。下一步將從增強消費能力、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持續優化消費供給三方面入手,讓大家敢消費、能消費、願消費。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上半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下降至14%,爲有統計以來的最低水平,節約全社會物流費用超過1300億元;全國跨省區交易電量同比增長18.2%,佔市場化交易電量比例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前4月,全國省際貿易銷售額佔全部銷售收入比重爲40.4%,較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

“這些數據反映了市場交易成本在降低,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實現優化配置。”國家發展改革委體制改革綜合司司長王任飛表示,隨着“四樑八柱”基本建立、社會共識明顯增強、建設效果不斷彰顯,統一大市場對集聚資源、推動增長、激勵創新、優化分工、促進競爭的作用日益增強。接下來將圍繞“五統一、一開放”的基本要求,聚焦重點難點集中攻關,以更加有力有效舉措,落實好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各項部署。

前不久,國務院召開做強國內大循環工作推進會,強調把發展的戰略立足點放在做強國內大循環上,以國內大循環的內在穩定性和長期成長性對衝國際循環的不確定性,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周陳表示,進一步做強國內大循環要圍繞千方百計穩定就業、深挖潛力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支持地方打造更多發展亮點、統籌發展和安全等方面抓好各項工作貫徹落實。在全方位擴大內需、增強國內大循環韌性方面,重點是自上而下、軟硬結合、高質量推進“兩重”建設,在可持續的基礎上,研究穩妥接續“兩新”政策。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報批加快設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推動民營企業更多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

企業對市場感受最直接、最靈敏。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蔣毅透露,2023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建立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今年以來,多次聽取企業對“十五五”規劃的建議,不少真知灼見已經落實到規劃編制等工作中。比如,對企業普遍關心的“內卷式”競爭問題,正統籌採取修訂法律、出臺政策、完善標準、強化行業自律等舉措,加快推動整治“內卷式”競爭問題。

關於下一步經濟工作,周陳表示,一方面,持續發力、適時加力實施好已部署的各項政策舉措,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靈活性、預見性,將外部壓力轉化爲內生動力,穩住經濟大盤。另一方面,加強經濟監測預測預警,常態化開展政策預研儲備,不斷完善穩就業擴內需政策工具箱,根據外部環境變化及時推出,統籌今明兩年政策銜接、工作銜接,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努力實現物價水平合理回升、社會就業大局穩定與經濟增長的優化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