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新任務 避美關稅流彈

如何躲過「川普2.0」的關稅戰流彈,並協助臺廠靈活產線調度與投資佈局,成爲經濟部金蛇年新課題。(本報資料照片)

經濟內外挑戰「蛇」麼都來,在美國總統川普下令4日起將對加、墨徵關稅後,臺廠衝擊提前浮現,目前在墨西哥有投資的臺廠過300家,以EMS、機械和汽車零組件爲主,如何躲過「川普2.0」的關稅戰流彈,並協助臺廠靈活產線調度與投資佈局,成爲經濟部金蛇年新任務。

經濟部表示,2023年墨西哥是全球第1大中大型電腦設備的出口國,年出口199億美元,在全球出口市場佔有率爲16%;其中出口最多的州是奇瓦瓦州,爲臺灣電子大廠聚集地,包括英業達、緯創、和碩、廣達等都榜上有名。

除在墨投資受影響,川普已揚言不排除對臺灣晶片徵收100%關稅,在「美國製造優先」下,外界擔憂臺積電美國廠是否被逼擴大規模,以及2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提早赴美,是我必須戒備之處。可目前尚只看到經濟部說臺美科技產業互補的官話,沒提出對策。

於此同時,經濟部長郭智輝在年終記者會上宣揚「境外關內」政策,表達2025年要協助臺商赴美,也到日本九州設科學園區,並在德國、波蘭、捷克發展半導體產業聚落。

不過前經濟部長尹啓銘示警此舉有「半導體供應鏈空洞化」危機,另也質疑要帶廠商帶到國外,「投保協定簽了沒?」沒有財產、權利、避免雙重課稅等保障,一旦有糾紛,對臺商是傷害,直言過去雖有投資制度換文,卻不保障我商在美投資,是不平等單邊條約。

另一課題是「水電雙漲」,政府對臺電千億撥補遭立法院封殺,4月電價面臨再漲絕對壓力,水價則是31年未調整,臺水也要提成本與調整方案。在野黨不願撥補是因「錯誤的能源政策」,而綠能進度一延再延,離最新2026年11月綠能發電2成目標,還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