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合組織描繪數學課程改革趨勢
數學作爲教育體系中的核心學科之一,一直以來都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手段。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傳統數學課程亟須更新迭代。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下簡稱“經合組織”)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說:“數學課程必須與時俱進,培養學生的全面能力,爲他們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近日,經合組織發佈了《數學課程變革:回顧、現狀與未來展望》報告,通過分析過去25年全球數學課程的變化趨勢,探討了如何設計適應21世紀需求的數學課程,爲全球數學課程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鑑。
數學課程的全球演變
報告回顧了2000年以來全球數學課程的發展歷程,重點關注課程內容的變化。研究發現,儘管各國各地區的數學課程存在差異,但普遍呈現出對核心數學概念的重視,並逐漸加強了對數據科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關注。
例如,許多國家在數學課程中增加了統計和概率的內容,以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和決策能力。同時,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思維和編程教育也逐漸成爲數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變化反映了全球教育對數學課程現代化和適應性的需求。
21世紀關鍵能力的融入
21世紀的數學課程應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維、創造力、溝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這些能力對於學生個人發展至關重要,是他們未來參與社會、應對複雜挑戰所必需的。
爲了將這些關鍵能力融入數學課程,經合組織提出了多項建議。例如,通過項目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和跨學科整合等方式,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通過小組合作和課堂討論等方式,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設定明確學習目標、提供及時反饋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課程的挑戰和策略
儘管數學課程改革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報告指出,數學課程內容複雜、學生數學焦慮、教師資源不足和評估體系不健全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報告提出了一些應對策略。例如,通過聚焦核心概念和“大觀念”,確保課程內容的連貫性和一致性;通過提供個性化教學、加強心理輔導和深化家校合作等方式,緩解學生學習數學的焦慮情緒;通過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待遇和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數學教育等方式,擴充教師資源;通過開發多元化評估工具、強化過程性評價和反饋等方式,完善數學課程評估體系。
國際經驗和啓示
報告分享了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數學課程改革方面的成功經驗。例如,新加坡通過實施分層數學教學和強化教師培訓,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芬蘭注重數學課程的連貫性和一致性,通過跨學科整合和項目式學習等方式,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國際經驗表明,數學課程改革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和社會共同努力。政府應提供政策支持和資源保障,學校應創造有利於數學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社會各界應積極參與和支持數學課程改革。
構建未來數學課程
展望未來,經合組織呼籲深化數學課程改革,構建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數學課程。具體舉措包括:強化核心數學概念,確保學生掌握紮實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將批判性思維、創造力、溝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關鍵能力融入數學課程;促進跨學科整合,加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繫,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提供個性化教學和支持,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吸引和留住優秀數學教師;開發多元化評估工具和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繫上海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25年02月27日 第09版
作者:花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