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採觀察丨物流暢、人流旺 “流動中國”活力足
來源:央廣網
將廣東荔枝運送至北方餐桌,大概需要多久?答案是僅需7小時。
從“枝頭鮮”到“舌尖甜”,這背後是航空“荔枝專線”的開通和冷鏈技術的全程保駕護航,不僅讓大家得以實現“水果自由”,更折射出我國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豐碩成果。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6月27日發佈的《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發展報告(2024-2025)》顯示,2024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首次超過360萬億元,全年物流業總收入達13.8萬億元,物流市場規模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再看今年前五個月的物流相關數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6月29日再次公佈了一組最新數據,今年1—5月份,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6.4%,較1—4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有專家表示,今年前五個月民生消費物流需求加速釋放,在電商促銷及國補政策等因素疊加下,相關消費物流需求進一步激發。
由此可見,我國除了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體系和豐富人力人才資源等優勢外,內需作爲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正通過多元路徑釋放出強勁動能。
不僅如此,當直播帶貨、即時零售等消費新業態日趨成熟,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正在顯現:“直播間下單、半小時送達”的即時零售模式,正成爲拉動消費物流的新引擎。6月份的行業動態同樣可見走向,受網絡購物和季節性生鮮冷鏈商品需求帶動,郵政快遞業和航空運輸業擴張態勢明顯,更反映出消費市場的蓬勃活力與物流運輸體系的高效協同,以及經濟活力的“脈動”。
這個夏天,火熱的不僅有快遞物流,交通網絡與文旅市場也共同迎來年度出遊高峰的考驗。暑運自7月1日開啓,預計發送旅客9.53億人次。“學生流”與“旅遊流”構成出行主力。隨着全國鐵路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剛剛投入運營的多條鐵路新線、新站,也爲大家出遊提供了更多新選擇。
在2025年全國暑期文化和旅遊消費季期間,各地推出的超4300項活動中,既有適合高鐵直達的“草原消夏音樂節”,也有城市周邊的“鄉村非遺趕集”,更有夜間開放的“博物館奇妙夜”。如此一來,交通網絡升級與多元文旅活動的深度融合,既滿足了不同羣體的出行需求,也爲夏日經濟注入強勁動力,展現出文旅消費市場的蓬勃活力。
“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流動的中國充滿魅力。這個暑假,讓我們一起感受!
晶採觀察,下期見!
編審:伍剛
統籌:王薇 趙淨 劉娜
記者:王晶
拍攝:沈傑輝
剪輯:許齡丹(實習)
設計:湯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