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技術司65項科技 TIE展登場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16日出席2025 TIE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參觀各項創新應用。圖/顏謙隆
「TIE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開展,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攜手12家法人與業者,在「創新經濟館」展出65項橫跨六大領域的未來關鍵技術。其中最吸睛焦點,非現場高達5.5米、由工研院打造的「科技瀑布」莫屬!這套源自2025年大阪世博「生命劇場」的虛實互動展演系統,在日本透過超過500組顯示器與機械手臂同步律動,呈現臺灣軟硬體整合工藝。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郭肇中表示,科專研發成果最重要就是要落地產業運用,這次透過TIE這場全國規模最大的科研展示平臺,展出65項創新科技涵蓋智慧機械、AI應用專區、次世代通訊、半導體、精準健康、能源等6大領域,爲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不同的解方。
該5.5米高科技瀑布,爲工研院「大阪世博(生命劇場)虛實互動展演技術」與上銀、穀米等業者攜手合作,精準呈現軟硬體控制與整合成果。
未來可望在演唱會、大型展會與藝文活動上,爲觀衆帶來全新體驗模式。
技術司補助工研院開發「大型AI模型邊緣運算軟硬整合技術」,以大型AI運算軟體導入晶片,AI模型可直接在本地設備運作,提升AI邊緣運算效能4.2倍,記憶體使用率降低至30~40%,達到高速推論與低延遲,降低成本與資安風險,助國內IC設計業者研發國產化推論晶片。
紡織大廠衣物回收分選多采近紅外光譜成像技術,10秒纔可識別1件衣物,且建置成本偏高。紡織所在技術司支持下,成功技轉光學機構專利給沛德永續,整合近紅外線光譜、仿生光學模組及AI多材質辨識演算法,開發「混紡纖維多光譜影像AI識別技術」,識別率95%,0.5~1秒即可檢測1件衣物。
在技術司補助下,工研院「生質型柔軟吸溼反撥彈配方技術」,以衣康酸(Itaconic Acid)開發兼具柔軟、吸溼與反撥彈三合一生質機能助劑,減少反覆測試與成本,碳排較傳統材料低40%,年減碳3.2萬噸,吸溼速度較市售快2.5倍,摩擦係數、柔軟度與懸垂指標更優於競品,已與儒鴻、佳和實業合作,進軍國際瑜珈服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