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跨境支付系統十年難產 技術障礙與地緣政治拖慢「去美元化」
金磚國家峰會6日在里約熱內盧召開。歐新社
儘管金磚國家討論貿易和投資跨境支付系統已逾十年,迄今仍未取得重大進展。
金磚國家領導人週日在巴西舉行峰會,領導人在聯合聲明中承諾,將就強化貿易一體化展開進一步會商。聲明指出:「我們責成各國財政部長和央行總裁,酌情持續推進金磚跨境支付倡議的討論。」巴西央行將在此次爲期兩天的里約熱內盧峰會公佈一份相關的調查報告。
儘管該組織志向遠大,進展卻十分緩慢,而全球貿易潮流迅速改變,可能使其難以跟上變化的月金口屍中步。
金磚集團2015年首次提出跨境支付系統的構想,獲得所有成員支持,但是術整合的難度很高,根據三位知情人士,部分成員國的央行系統尚未準備就緒,由於調整系統預期費力耗時,短期內很難實現。
討論內容涉及支付機制、幣別選擇、基礎設施建置,以及成本分攤等等。兩位知情人士表示,安全疑慮也是一大障礙,並補充說,金磚國家集團近期的擴容也造成延誤。
此外,部分成員國,例如伊朗和俄羅斯正遭制裁,貨幣不可兌換,也加劇談判的複雜性。另一位人士指出,對某些國家而言,考慮到現有的雙邊貿易安排,推動和維護一體化系統的成本效益並不吸引人。
相較下,中國大陸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試圖利用美國的混亂局面,於全球金融秩序重塑之際搶佔先機。中國央行總裁潘功勝上月說,中國持續推進金融開放,並強調人民幣在全球資本流動中的潛力角色。
中國也在研究推出國內首個外匯期貨產品,與新加坡和芝加哥等離岸市場的類似避險工具競爭;同時加速拓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覆蓋面,以吸引更多海外銀行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