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全球投資者關注中國股市哪些焦點?摩根士丹利:AH股表現差異、反內卷及外資流向
今夏國際投資者都在關心什麼?摩根士丹利最新研報給出答案。
在8月8日發佈的研報中,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總結並解答了全球投資者在近期交流中,對中國股市提出的幾大焦點問題,包括AH股表現差異、港股能否持續跑贏A股、反內卷舉措,以及下半年中國股市資金流向展望。
焦點一:爲何A股與港股市場出現顯著表現分化?
恆生指數和MSCI中國指數無論是今年年初至今還是過去12個月,都是全球表現最佳的股票指數,但A股市場的表現卻並非如此。截至報告期的8月8日,恆生指數和MSCI中國指數今年年初以來的絕對回報率分別爲28%和26%。如果將表現計算時間範圍擴大到過去12個月,恆生指數和MSCI中國指數的絕對回報率將進一步提升至54%和48%,而上證綜指和滬深300指數的回報率分別約爲30%和27%。
“從今年年初直至6月,我們一直建議投資者超配離岸中國股票而非A股市場。” 王瀅總結,主要有5方面的原因。
首先,相對於A股來說,港股市場高質量行業和主題的集中度高得多。摩根士丹利將 “高質量” 定義爲具有強勁盈利增長和高淨資產收益率(ROE)的類別,例如互聯網、金融和信息技術等,這些行業在MSCI中國指數中的權重合計接近80%。
其次,A/H股存在非常大的溢價差距。
第三,香港市場的IPO活動更爲活躍,持續吸引更多流動性進入香港市場。
第四,熱門的新消費主題股票集中在香港市場。
最後,南下資金提供了強勁流動性支持,今年迄今爲止,南下資金淨流入已經達到約1100億美元,超過了2024年1030億美元的年度紀錄。
焦點二:港股相對A股的優異表現能否持續至年底?
自6月下旬開始,摩根士丹利已經將觀點轉爲更偏好A股,主要基於新消費主題的短期拋壓(IPO股票鎖定期解禁)、外圍因素的不確定性、二季度財報季的獲利了結等。
展望未來,王瀅指出,若出現以下進展,香港市場可能在夏季後的某個時間恢復漲勢。
一是外圍因素的前景更加明朗,任何緩解都將被市場視爲積極信號,且離岸市場(港股+在美上市中概股)可能比A股市場反應更積極。
二是政策路線圖清晰化,重要會議若明確反內卷行動方案、經濟再平衡與社會福利改革信號等,將提振市場信心。
三是盈利差異支撐,根據預披露分析,MSCI中國成分股的半年報表現可能優於A股。
四是香港IPO勢頭表現強勁,優質中國企業持續上市。
五是隨着美聯儲降息週期臨近(摩根士丹利預測首次降息在2026年3月),風險情緒改善,對美元走弱的共識增強。
焦點三:如何解讀最新反內卷政策及其對股市的影響?
摩根士丹利預計,該舉措對市場的積極影響將在幾年內逐步顯現,但短期內對企業基本面的影響有限。
“我們認爲近期的反內卷舉措是一個建設性信號,反映了高層對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堅定承諾。在12-24個月的時間範圍內,我們看好該舉措在供需動態更加平衡的支持下,提升盈利增長和改善淨資產收益率的潛力。”王瀅強調,需要密切關注未來幾個月盈利預期共識的修正趨勢,如果預期共識迅速飆升,意味着MSCI中國指數將實現兩位數甚至更高的盈利增長,這可能表明對盈利增長復甦的看法過於樂觀,應持謹慎態度。
焦點四:外資6月轉爲淨流入後,下半年中國股市資金流向前景如何?
“6月中國股市獲得外資機構投資者12億美元的淨流入,7月這一勢頭進一步擴大,總淨流入增至27億美元。我們還觀察到全球大型亞洲(除日本外)主動管理型共同基金顯著減少了空頭頭寸,” 在這樣的背景下,王瀅預計,中國股市接下來將迎來更強勁的資金流入。
王瀅分析稱,首先,中國股市長期結構性改善在6-12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內仍然完好。這些改善包括:得益於自上而下的公司治理監管推動和股東回報增強改革,以及自下而上的企業自救努力,ROE呈現上升趨勢;股市結構正逐漸向高質量大型科技、互聯網和金融公司傾斜,減少受宏觀環境影響更大的週期性行業佔比;對私營部門和企業家更有利的監管和商業環境;新一代世界級中國企業的出現,有望使投資者在穿越經濟週期波動中保持對這些企業的長期持有。
其次,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配置仍與摩根士丹利建議的配置存在最大差距,全球和新興市場共同基金存在顯著的低配。
第三,摩根士丹利認爲中國憑藉第二佳的盈利修正廣度趨勢和相比其他市場更合理的估值,應該會再次吸引額外的資金流入。
“隨着我們接近美聯儲降息時間表和美元走弱的更高共識,全球投資者對非美市場的配置意願也應會提升。” 王瀅進一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