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銳觀察|胖東來討回公道的同時不妨大氣一些
這幾天,網紅“柴懟懟”與胖東來之間的糾紛引發廣泛關注。
事情源於“柴懟懟”在抖音等平臺發佈多個視頻,稱胖東來的玉石產品存在“低成本高暴利”等問題。
接連遭遇“碰瓷”,於東來的怒氣可以理解,這些“碰瓷”行爲也的確阻礙了企業的正常經營發展。好在,各方迴應也來得很快,當地物價市場監管部門隨即介入調查並表示,價格沒毛病。
然而,此後事情發展,似乎又走上了另外一個極端。
於東來關閉社交平臺個人空間、甚至是集團官網,並放話“主動關閉或永遠離開胖東來這個企業”……
企業接受輿論監督,天經地義。
“造謠者”和“吹哨人”身份之間的“神轉換”也不是第一次發生。相關法律法規也並沒有缺位。
2023年,中央網信辦印發《網站平臺受理處置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工作規範》,其中對涉企網絡謠言等行爲處理進行了規定,企業可以第一時間提供相應證明,要求網站平臺進行謠言刪除下架等。
後續也依舊可以通過《民法典》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其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
或許於東來的表達是一時情緒化,或可泄一時之憤,但既然覺得自己佔着理,也就不妨大氣一些。
編輯: 秦揚軻
責編: 趙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