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動了梅》跑出下半場人生!蔡詩萍揭「馬拉松哲學」:堅持比速度重要

「我還在跑,沒時間變老。」今年67歲的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用馬拉松鍛鍊意志與人生。(圖/截自《今天動了梅》)

「我還在跑,沒時間變老。」今年67歲的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不只用腳步丈量臺灣,更用馬拉松鍛鍊意志與人生。他在《今天動了梅》節目中分享,邁入花甲之年後,立下目標完成人生百場馬拉松,如今已接近80場,跑出令人敬佩的下半場人生。蔡詩萍坦言,國中起便透過運動改善體能,但直到2017年才正式投入全程馬拉松的世界。「跑半馬可以靠意志力,但全馬沒有奇蹟,只有累積。」他笑說,從三十多場半馬起步,因爲一次被跑友「看破手腳」,決定正式挑戰全馬。

在書中《我還在跑,沒時間變老》裡,蔡詩萍以40篇文字紀錄他如何透過跑步鍛鍊體能、思維與生活。他分享:「馬拉松最迷人的地方是『痛並快樂着』,當你在肉體極限邊緣時,反而腦袋最清醒,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自由。」即使身兼公職,工作繁忙,他依舊堅持每週抽時間練跑,全臺各地馬場常見他的身影。「我太太現在也習慣了我凌晨三點摸黑出門,只交代我『自己開車小心、跑不完不要硬撐』,這是老夫老妻的默契。」他笑稱,跑馬雖是自我鍛鍊,卻不能成爲犧牲家庭的藉口,「人生還有很多比跑馬更重要的事。」

蔡詩萍也提到,跑步的過程如人生縮影。有人三小時內完賽,有人花六小時,「但只要你堅持完賽,你就是完成者(finisher)。」這樣的體悟讓他對生活有了新的詮釋:速度不重要,持續纔是真理。跑步時,他不聽音樂,而是「聽風、聽鳥、聽自己的呼吸」。在苗栗跑過養豬場、田野小徑,連泥土混着糞便的氣味,他都感受到「大地的呼吸」。「跑步的時候,所有煩惱會暫時離開你,等回過頭來,再看那些問題,就有不同的角度了。」這位「不老跑者」也勉勵大家:「人生如馬拉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跑道,不論快慢,跑完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