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產代幣化要來了 金管會:驗證成功、可望落地商轉

金管會宣佈,「實質資產(RWA)代幣化小組」已完成期末實證報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宣佈,「實質資產(RWA)代幣化小組」已在9月底完成期末實證報告,確認RWA代幣化已從「可行」邁向「可用」,可望實際落地商轉、運用。未來推動將聚焦法規調適、平臺建置與國際鏈結三大方向,11月下旬將召開首次法規調適會議,替金融市場開啓數位資產新里程。

RWA代幣化是將股票、債券、基金等具實質經濟的資產,以區塊鏈技術轉化爲可交易代幣。實際RWA交易也是透過APP下單,債券和基金都變成區塊鏈上的代幣化資產。

跟目前傳統交易相較,因透過區塊鏈都是瞬間交易與記帳,可有效解決中間作業時間、縮短交割時間,款券幾乎可同步交割,也能自動化配息、降低投資門檻。

但創新處副處長施宜君坦言,業者在實證過程中,仍面臨三項挑戰:一、市場規模仍小。如全球代幣化發行量佔世界資產比重不到1%,實際效益仍待觀察。

二、法規調適未一致。國際監理模式主要有三種:如歐盟是訂定專法(監理明確但立法期長)、如香港是修正現行法規(銜接度高但彈性有限)、迴歸法令解釋(推動快但位階低),各有利弊。

三、中介角色轉型。RWA採去中心化架構,將改變證交所與集保等傳統機構角色,如何維持市場信任與秩序,也需測試與調整。

施宜君說,期末報告並非終點,而是邁向「可行」轉化爲「可用」的重要起點。未來推動將循三軸推進:一、法規調適:請集保與櫃買中心委外研究代幣化法規,法規調適平臺也成立委員會做專責小組討論,預計11月下旬就會召開首次RWA小組會議。

二、平臺建置:金管會也參考國際案例,規劃由證交所、集保及金融機構共組RWA代幣交易平臺,研擬營運與監理模式。三、國際鏈結:待國內法規與平臺方向明朗後,將推動跨境合作,促進我國RWA市場與國際接軌。

RWA讓實體資產在區塊鏈上「數位重生」,兼具效率、透明與跨時區交易優勢。臺灣已具備商轉潛能,未來將穩健推進,打造兼顧創新與監理的數位資產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