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磊山保經:保障型商品爲本 打造抵禦風險的韌性
「保障型商品」以風險保障爲核心功能的保險商品,當被保險人遭遇失能、重大疾病、死亡或醫療支出等特定風險,提供現金給付或補償,達成風險對衝目的。磊山保經旭原營運處範正明副總指出,面對癌症年輕化與長照平均照護動輒7至10年,保險已成爲預備未來的關鍵儲備。因應少子化、高齡化與AI等醫療科技因素髮展,整體保險配置多環繞在五大財務目標:『家庭保障』、『醫療保障』、『子女教育』、『財富自由』與『資產傳承』。
針對保障建議,範正明指出,不同人生階段的保障需求也應有所區隔,1.社會新鮮小資族:可着重於醫療支出風險的填補規劃,搭配高CP值的投資型保單,提升壽險保障併兼顧資產累積;2.新手爸媽/三明治族:建議配置重大傷病與癌症風險的一次給付型保障,以確保家庭生活不因風險動搖。可搭配利變型/分紅型中長年期商品,提升壽險槓桿,同時透過複利滾存預備退休資金;3空巢期自我實現族:適合透過短年期或利變型分紅保單進行資產分配。保戶可依個人價值觀或照顧需求,靈活指定受益人比例,達到公平或差異化分配目的;亦可結合保單信託機制,讓保單身故給付分年發放,成爲孩子年年都能感受的「愛的禮物」。
隨着2026年IFRS 17與ICS 2.0制度接軌,將重塑保險商品結構與盈餘評價方式,範正明表示,保險商品未來趨勢,將轉向『去保證化』與『盈虧自負』設計,以確保保險公司的財務健全,迴歸風險保障本質。他強調,壽命延長也代表照護期與退休期變長,在高齡化社會與醫療負擔日益加重的雙重壓力下,保障型商品已成爲家庭風險管理與財務韌性規畫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