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金研院調查:臺灣民衆財務愈趨健康
臺灣金融研訓院自2020年起每2年舉辦一次「臺灣金融生活調查」。首先,隨着詐騙手法複雜化,臺灣民衆的防詐意識快速提升,此次調查顯示,65.72%受訪者有自信能識破並拒絕金融詐騙,整體拒訪率自2022年的17.3%升至20.8%,拒訪倍數自3.5倍躍升約6.2倍。
其次,購屋及投資需求增加造就借貸熱潮,選擇向金融機構借貸購屋或投資比例增至56.3%,較2022年43.6%大幅提升。隨着2022年以來整體通膨上升,臺灣民衆的日常支出也面臨挑戰, 79.3%的受訪者表示「支應生活」已不再輕鬆,較2022年66.1%明顯上升。
此次調查也發現,金融風險抵抗力落於「低」與「極低」的財務脆弱者比例,自2022年的21.9%大幅下降至3.5%,顯示臺灣人整體財務狀況轉趨健康。就自身財力、金融服務取得、金融素養、他人支援等抵抗力四大面向觀察,在金融素養面仍相對較弱。
臺灣金融研訓院特別針對財務脆弱者進行深入質性訪談與分析,結果顯示,財務脆弱者受限於收入不穩定與對金融的有限認知,在金融體系中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缺乏足夠韌性以應對經濟壓力或突發事件。
此次調查歸結財務脆弱者有8項共同行爲迷思,包括緊急預備金的模糊界線、消費管理的極端分佈、投資儲蓄混淆與衝動投資、快速致富迷思與無視風險、對正規金融體系不信任與脫離、買保險是社交而非金融行爲、資訊來源片面與過度自信、及金融素養的M型分佈。
臺灣金融研訓院認爲,臺灣財務脆弱者的金融行爲與風險樣態,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包括社會文化影響、金融教育不足及制度化支持缺失,應多去理解而非責怪,透過全面性教育與政策介入,才能逐步降低上述族羣財務脆弱性,進一步推動全民財務健康與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