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建言白皮書內容揭曉 亞資中心建言橫跨五大主題為重頭戲
由金融總會所提出的114年金融建言白皮書內容揭曉,亞資中心建言橫跨五大主題爲重頭戲。圖爲金總理事長、兆豐金董事長董瑞斌。記者朱漢侖/攝影
金融總會彙整的114年度「金融建言白皮書」內容今日揭曉。根據甫出爐的白皮書期中報告,今年的主題包括強化金融韌性與風險監理、促進金融市場與業務發展、加速金融科技創新與資安防護、推動金融永續與支援社會整體發展及銀髮照顧、優化金融監理法規與相關制度等五大主題,並且提出了38項建議措施,其中以促進金融市場與業務發展的建議多達12大項最多,而多項和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相關的建議更橫跨五大主題,並且多項租稅優惠措施建言,包括金融業營業稅率降至2%繼續入列此次的建議,建請財政部放行。
其中,今年白皮書對於警示戶的解控,爲避免「捉錯人」而且還擾民,特別建議簡化「第二層以上警示帳戶」之後的續解控程序,以降低民衆、政府與金融機構負擔。主要建議爲主管機關協調內政部警政署,當警政機關接獲「第二層以上警示帳戶」民衆自行證明並未涉詐,且同意解除警示帳戶時,由原通報機關發函同步解除因金流流向而設控的各層警示帳戶,並應敘明理由,以利金融機構加速辦理;同時也針對主管機關要求對曾遭通報警示帳戶者持續監控一事,研議是否得排除通報原因爲「第二層以上警示帳戶」者,以減少對正常民衆金融權益影響。
在優化金融監理法規與相關制度的主題中,包括了單一家族辦公室應予輕度管理,例如修改「證券投資顧問設置標準」,對於符合 一定條件之單一家族辦公室給予較輕度資格審查方式或採登記制,此外,建議適度降低銀行保險經營本業之營業稅率至2%亦再度入列白皮書。
其他與亞資中心相關的租稅建議,還包括建議參照美國、英國、香港、新加坡等國際主流對有限合夥的課稅方式,放寬臺灣有限合夥私募股權基金適用產業創新條例穿透式課稅的資格及條件,有助於增加投資誘因,吸引國際資金,提升資產管理規模;參考香港與新加坡租稅政策,優化稅制以吸引國際資產管理業者來臺投資;建議打造國內家族辦公室及財富中心的友好稅負環境,給予設立家族辦公室的投資相關所得稅減免,參考新加坡或香港經驗,對符合條件資格的家族辦公室及國際級資產管理業者,例如設立登記於資產管理園區、達一定AUM規模、具實 質營運、至少一定比例或金額投資臺灣等,放寬現行稅法中實際管理處所的認定,以增強國內外家族辦公室及國際資產管理業者來臺意願。
私募股權亦爲建言重點。包括爲提高保險業透過創投或私募股權基金對於國內新創及關鍵產業之資金挹注程度,進而促進產業發展,此次白皮書亦提議放寬保險業對於創投或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比例上限建議,同時還建議針對高資產客戶, 取消私募境外基金及「未具證券投資信託基金性質」境外基金委託人總數不得超過99人的限制,及取消「未具證券投資信託基金性質」境外基金單一委任制的限制。此外,這次建言也包括放寬銀行業辦理信託受益權自行質借業務,並取消最高貸放成數限制。
而在銀髮金融方面,最受矚目的建議,爲基於鼓勵銀行業助力危老建築物重建及都市翻新,符合危險老舊或都市更新等標準的重建案件,所申請不動產貸款的備抵呆帳提存比率,由主管機關研議針對屬依都市更新條例、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或其他配合政府相關政策重建案件,可比照正常授信資產提存。
在虛擬資產方面,重要建言也包括了(RWA)代幣化交易所,建立集中式交易平臺執行可程式化交易的現實資產代幣化產品交易,以實現未來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相關產品交易之效益最大化,包括由主管機關周邊單位(例如臺灣證券交易所、集中保管結算所等)成立現實資產(RWA)代幣化交易所,建立集中式交易平臺,並可執行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之現實資產代幣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