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首選富邦金、國泰金?專家「公司賺錢和股價是兩回事」:回檔風險也大
臺股示意圖/中央社
「金控那麼多間,不是挑最賺錢的買就好了嗎?」
看到金控業陸續公佈獲利,想到之前一位學員提過的這個問題,她覺得金控首選就是選富邦金、國泰金,因爲最賺錢!選最賺錢的公司,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投資要是這麼簡單,我們現在應該都提早退休了。
公司很會賺錢當然是很好,但每一家公司的產業、經營模式不一樣,尤其又是金控這個產業,雖然都叫金控,但背後的獲利結構差異很大喔!
先來看一下金控業最新的獲利數字,今年前七月獲利榜首一樣是富邦金,稅後淨利623.7 億元,EPS 4.29 元,穩坐金控獲利王,但和去年相比其實衰退了42.1%(國泰金則是衰退41.1%),當然衰退了,還是很賺錢就是了。
富邦人壽前七月賺304.8億元;北富銀前七月賺224.8億元,年成長15%,續創歷史新高;富邦產險前七月賺34.5億元,年成長24%;富邦證券雖較去年減少,但53億元的成績仍是同期次高。
這些數字告訴我們,富邦金雖然有其它子公司賺錢,但壽險端的波動性仍然左右了整體獲利曲線。
對比之下,銀行型的金控,例如前幾天提到的玉山金,今年前7月獲利202.1億元,成長30.9%,創下新高。
要先澄清一下,沒有要比較誰好、誰壞,只是說會有這樣的差距就是獲利結構不同,銀行型的金控獲利爆發力小,但不致大起大落,畢竟少了壽險的「高低潮」,表現不會因爲資本市場的情緒而有大波動,因此整體的獲利曲線也相對平穩。
其實光是前七月有這麼大的差距,還有一個主要原因也是5月的時候臺幣暴力升值,再拿富邦金和玉山金來比較一下,那時候富邦金單5月虧損將近58億元,而玉山金因爲以銀行爲主體,再加上海外資產相對少,因此臺幣升值影響不大,5月獲利28.5億元,一來一往就差了86.5億元。
結論來說,公司賺的越多,直接反應在股價上的表現就是波動也大,最賺錢的公司在多頭時確實亮眼,但遇到逆風也可能大幅修正。
因此投資不要只看「數字」,能否長期持有,取決於公司結構是否適合自己的投資與風險,不要隨着股價起舞,看誰漲得多、賺得多就一頭栽進去囉~那是情緒化、非理性的投資方式,迴歸到合理價格分散買進,纔是能讓自己在不同景氣循環中穩定走下去的關鍵。
當然,如果說股災來了,金控股的股價全部躺平,到了那時候,具有壽險型爆發的金控就很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投資觀點與紀錄,並非建議。申購前自行評估風險,並詳閱公開說明書。※
◎本文內容已獲 張紫凌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