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人工智能產業加速跑

經濟日報記者 陸敏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加快迭代,迎來爆發式發展。在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迅速發展的背後,金融服務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打造一批新興支柱產業。加快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隨着人工智能產業的迅猛發展以及各地紛紛開展的“人工智能+”行動,金融機構發力支持算力、機器人等人工智能產業鏈相關公司。當前,金融服務人工智能產業有哪些經驗值得總結,還有哪些難點堵點需要進一步打通?

打造全週期服務模式

“一路走來,沒有銀行等衆多金融機構的支持,沒有我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我們公司不可能實現快速發展。”優必選黨委書記、CFO兼董秘張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位於深圳市南山區的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是集人形機器人全棧技術於一體的全球領先企業。

據介紹,近年來,該公司深耕人形機器人工業場景應用,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系列已進入多個工廠開展實訓。

張鉅告訴記者,公司自成立起高度重視研發投入。2024年優必選全年研發投入4.78億元,佔總營收的37%。截至2024年12月31日,優必選共持有2680項授權專利,一年內新增超500件,其中發明專利佔比達58%。

科技發展離不開持續的研發投入。2680項授權專利背後是金融機構持續多年的融資支持。“中行深圳市分行在該企業成立之初就提供了金融服務,2019年通過普惠金融貸款提供資金支持;後續隨着企業經營規模擴大,爲企業搭建了集團網銀體系,逐步提高授信額度,加大對企業技術研發和生產製造的支持力度等。”中國銀行深圳高新區支行副行長陳銘澤介紹,2023年優必選在香港上市,中行深圳市分行爲企業定製了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包括H股增發、員工股權激勵等,銀企合作得到進一步深化。

與優必選類似,同樣在人工智能領域深耕多年的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在發展中也得到了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晶泰科技財務總監劉石梅告訴記者,“晶泰科技以人工智能賦能和機器人驅動技術創新,加速新藥研發、新材料發現以及化學自動化,公司在快速發展期對融資需求很大。2020年,中行爲公司提供了一筆無抵押無擔保貸款,這筆3000萬元的信用貸款爲全線上操作,短時間到賬,及時化解了研發資金短缺的困境”。

在晶泰科技AI機器人實驗室,記者看到,智能實驗機器人正在完成由研發人員遠程“下單”的化學實驗任務,智能物流機器人平穩地穿梭其中,負責運料工作。“機器人可以全天無休並且精確、安全地完成研發實驗,實時記錄、積累實驗數據,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這些實驗數據,顯著提高了實驗效率,提升了成功率。”劉石梅說。

爲破解科技企業輕資產、缺抵押融資難題,中國銀行近年來持續完善科創貸產品種類。中國銀行深圳東部支行副行長倪曉介紹,中行正是依託科創貸產品爲晶泰科技的日常開支、研發投入等提供資金保障。

據悉,中行深圳市分行計劃未來5年爲深圳地區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各類主體累計提供綜合金融支持不少於1000億元。中行深圳市分行公司金融與投資銀行部總經理鄭晴表示,將優化“全週期”服務模式,提供股權、貸款、債券、保險、租賃等多元化金融支持,爲不同場景提供差異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方案。

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從不少人工智能企業的發展實際來看,前期投入資金量可謂巨大。因此,除了銀行提供的融資服務外,企業發展需要更多的長期資金支持。人工智能產業要實現更好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萬得資訊研究報告顯示,根據市場機構發佈的全球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投融資報告,截至2024年10月底,全球AIGC行業融資總額達到3434億元,累計發生投資事件939次。美國企業獲得了全球最多的融資,以2532億元位居榜首;中國AIGC行業融資金額約爲366億元,融資金額佔全球的10.66%。

人工智能產業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在5月7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3部門宣佈了一攬子重磅金融政策,其中,聚焦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促進科技創新,3部門均提出了有創新、有力度的舉措,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支持力度。備受市場期待的債券市場“科技板”披露了相關政策細節。

據悉,這一政策安排旨在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股權投資機構三類經營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進一步拓寬科技型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的融資渠道,引導資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另外,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從5000億元增加至8000億元。金融監管總局表示,將從修訂併購貸款管理辦法,加快制定科技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動研發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等新興領域的保險產品,支持符合條件的全國性商業銀行設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舉措入手,助力企業創新。

從發展現狀來看,金融機構服務人工智能產業纔剛剛起步,未來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公開發布的信息,目前我國已形成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完整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我國已累計培育400餘家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據悉,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將從供給、應用、生態等方面進一步發力,加強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研發佈局,加快下一代超級終端產業化、商業化進程,引導耐心資本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大型金融機構顯然也看到了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機遇,紛紛佈局。今年1月份,中國銀行正式發佈《支持人工智能產業鏈發展行動方案》,未來5年爲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各類主體提供合計規模不低於1萬億元專項綜合金融支持。5月17日,中國銀行以安徽合肥爲主會場舉辦聯合發佈會,在北京、上海、廣東、深圳、四川、重慶、江蘇、浙江和湖北共計10個人工智能創新活躍地區同步首發“券貸聯動”服務方案暨中銀科創算力貸,打造“政府算力券+銀行算力貸”聯動模式,加力支持人工智能產業鏈發展。

提升綜合金融服務力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大潮涌動,具身智能機器人受到各方資金的青睞。2025年也被視爲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業內專家認爲,當前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正經歷從技術孵化向規模化應用的關鍵轉折階段,相關行業龍頭企業紛紛入局人形機器人領域,試圖在這場科技變革中佔據一席之地。

在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來參觀產品的人擠滿了整個展廳。公司推出的“類人智能”機器人具備炸薯條、調酒、鍼灸等技藝,讓衆多訪客驚歎不已。越疆科技首席財務官王勇介紹,經過不到10年的發展,越疆科技不僅成爲協作機器人頭部企業,還將關鍵零部件全部國產化的協作機器人銷售至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提到公司的金融服務需求時,王勇介紹:“由於我們公司在海外佈局廣泛,海外業務收入佔比超五成,而中行海外網點衆多,能更好滿足公司海外拓展的金融需求。中行爲公司提供了海外子公司開戶、對外投資登記、匯出資本金等綜合金融服務。尤其是在去年公司赴港上市期間,中行還提供了國際結算、上市公司登記諮詢等跨境金融服務。”

目前,中行境外機構已覆蓋64個國家和地區,在16個國家和地區擔任人民幣清算行。中行總行建立了“一點接入、全球響應”機制,以企業業務需求爲中心,搭建集團內聯動信息溝通平臺和信息快速響應流程,幫助企業解決跨國經營中遇到的各種痛點問題。據悉,中行近日還發布了支持跨境貿易便利化綜合服務方案,聚焦企業資金安全、資產保值、穩定提升經營能力等需求,全面提升服務。

從企業的視角來看,中國金融機構的服務覆蓋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王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在產品走出國門時有時會面臨一些意料之外的突發事件,由於我國金融機構網點在全世界佈局有限,一些國家只有幾個網點,如果時間緊迫,往往只能選擇外資機構。

有企業表示,公司在一些海外訂單的業務中,往往使用外匯進行結算,如果匯率波動頻繁可能造成損失。期待銀行在外匯保值增值方面能推出更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