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航運發展,跨領域金融機構29項舉措支持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2月22日報道:近期,圍繞深化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聯動發展,中國銀行、人保集團密切合作,研究形成了共同支持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工作方案,這是首次跨領域金融機構共同提出金融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工作方案。

《中國銀行、中國人保共同支持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工作方案》(簡稱《工作方案》)由中國銀行、人保集團與市委金融辦、市交通委、市商務委、市國資委等部門密切溝通共同研究形成。《工作方案》站在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大局以及支持上海“五個中心”建設角度,充分發揮中國銀行和中國人保作爲國有大型金融企業的特色優勢,緊緊圍繞“統籌發展與安全,加快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支持航運綠色低碳智慧轉型”、“進一步吸引具備全球競爭力的航運金融服務商”、“打造跨境航運金融專業服務能力”等五大目標,從“服務航運安全、服務貿易便利化、服務綠色轉型”三個方面細化明確了29項具體舉措。

《工作方案》針對當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提出一系列舉措,涵蓋了整個航運產業鏈和生態圈,是首次兩家跨領域金融機構共同提出金融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工作方案,形成了跨領域跨行業的合力,具有很強的引領性和創新性。其中,多項工作也是上海市正在做以及準備做的金融先行先試舉措。

該方案創新通過“銀行+保險”,形成“金融+航運”合力,立足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大局,充分發揮中國銀行和人保集團作爲國有大型金融企業的特色優勢,結合航運市場主體需求提出一系列舉措,涵蓋整個航運產業鏈和生態圈,通過提升航運金融服務能力推動高端航運服務業發展,助力上海提升航運資源全球配置能力、建設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

下一步,中國銀行和人保集團將分別發揮全球化優勢和航運保險示範引領作用,構建“銀行+保險”產品服務體系;打造面向境內外航運、造船、港口、物流等航運產業鏈主體及相關金融機構的開放性合作平臺;依託上海金融要素市場聚集的特點,拓展航運生態圈服務體系,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及境外機構“引進來”,助力航運“朋友圈”擴容。

據瞭解,上海近年來持續加大金融支持航運發展力度,上海市委金融辦會同市交通委、中央在滬金融管理部門、相關金融基礎設施等,主要從航運衍生品、航運保險、航運跨境資金結算、航運融資等方面,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能級,並取得顯著成效。

航運金融衍生品方面,2023年8月18日首次推出航運指數期貨,填補了中國航運衍生品市場的空白,上市以來成交量遠超境外4家期貨交易所。截至2024年底,該指數期貨累計成交4669.22萬手,總成交金額超3.98萬億元。

航運保險方面,印發《關於推動上海航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建設高水平航運保險市場體系、促進高質量航運保險市場治理、營造高層次航運保險營商環境、塑造高能級上海航運保險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對打造上海航運保險中心作出部署;依託再保險“國際版”,加強航運再保險集聚發展並完善相關產業鏈條。截至2024年底,共計16家保險公司、3家再保險公司獲批設立再保險運營中心,1家再保險公司獲批籌建分公司,3家經紀公司獲批設立經營再保險業務的分支機構。

航運跨境資金結算方面,持續推動跨境資金結算便利化。發佈《國際船舶管理自由貿易賬戶服務方案》,以便利化服務促進形成國際船舶管理等與航運相關業務集聚,並明確了外籍海員薪酬服務方案。支持浦東新區依託自由貿易賬戶開展針對國際船舶管理企業的跨境金融服務創新試點。指導金融機構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向符合條件的航運企業、船舶管理企業提供包括結算、匯兌、融資以及跨境資金池在內的全流程適配國際航運特點的金融便利化服務。2024年全年,在滬重點航運企業跨境人民幣收支241億元,繼續保持增長。

航運融資方面,大力發展飛機、船舶等融資租賃業務,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融資租賃公司(含金融租賃)設立專業子公司和特殊項目公司(以下簡稱SPV)。2024年,臨港新片區新設SPV共21家,其中飛機、船舶共1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