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2025臺灣普惠金融 8指標優全球

金管會公佈2024年「臺灣普惠金融衡量指標」結果,訂定的23項指標中有8項高於全球平均,如例如每十萬成年人平均擁有17家銀行分行及165臺ATM提供服務、完成561萬9698筆行動支付交易筆數,高於全球平均的16.2家、52.5臺及471萬9477筆。

而成年人擁有銀行帳戶、使用電子化支付的比率分別爲93.3%、81.6%,高於全球平均的76.2%、64%。每千成年人壽險保單持有人數爲738人,高於全球平均的337人,顯示臺灣民衆在取得金融服務上相對便利,金融商品的使用程度也相對較高。

此外,衡量指標中有10項訂有2024年預計目標均順利達標,包括網路投保件數832萬件、微型保險累計承保人數189萬人、小額終老保險有效契約件數119萬件、強制車險及住宅地震險有效保單件數成長、保險公司參與保險區塊鏈服務達25家等。

同時,針對推動國銀設置雙語示範分行、每十萬成年人行動支付交易筆數、每千成年人擁有的數位存款帳戶數、網路投保件數,以及評議中心年度內已結評議案件於3個月內作成評議決定或結案的比率等5項衡量指標,2024年數據均較2023年大幅成長。

爲續求完善臺灣普惠金融指標體系,金管會針對2025年普惠金融衡量指標進行滾動式調整,維持23項衡量指標及4項觀察指標,其中除調整1項觀察指標外,並增訂或調整部分衡量指標的目標值,調升2025~2027年的6項指標目標值。

金管會表示,2025年爲第5年公佈衡量結果,未來除發佈衡量結果及視金融發展狀況適時調整衡量指標外,將持續精進普惠金融政策,滿足社會各界或不同族羣的金融商品或服務需求,以增進包容性成長的目標,深化普惠金融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