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伏】健康入秋 爲冬季儲備能量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9日訊 今天正式出伏。隨着三伏天的結束,天氣逐漸由溼熱轉向乾爽,但“秋老虎”仍在,晝夜溫差加大,稍不注意就容易引發感冒、腸胃不適等問題。出伏後,如何科學養生?飲食、起居又有什麼要注意的事項呢?

今年“三伏”爲近10年最短,只有30天時間。現在大家一個普遍的認知是“冬病夏治”要在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也就是三伏天裡進行,那麼三伏天過去了,“冬病夏治”還能繼續進行嗎?淄博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主任張軼說:“它也是從我們一年當中陽氣最旺盛、溫度最高的時間一個逐步下降的過程,在這個時間裡邊,氣溫高於我們全年的平均水平,所以在這個時間段內,我們所有的虛寒性疾病,還有一些陳舊性疾病,依然算是一年當中,治療比較好的一個時間,很多疾病,在這個時間,還是可以繼續來醫院治療的。”

出伏後的飲食,“貼秋膘”是繞不開的話題。隨着出伏後天氣漸涼,食慾逐漸好轉,古人這時候就會通過進補來調養身體、恢復體力,這就是“貼秋膘”。淄博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主任張軼說:“這個季節雨天比較多,溼氣也比較重,這個時間建議大家,要增加吃一些祛溼的食品,比如說荷葉、薏仁、紅小豆、百合,這樣祛溼以及養陰清肺的食物。”

另外,梨、葡萄、山楂等酸味水果能收斂肺氣,平衡肝肺功能;而山藥、南瓜、小米等既能健脾養胃,還能預防腹瀉,都是這個時節不錯的飲食選擇。

出伏後,白天越來越短,夜晚越來越長,古人提倡“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這是順應秋季“收斂”之氣的好方法。另外,秋季容易情緒低落,可通過深呼吸、冥想、聽音樂等方式調節,避免過度焦慮,保持心態平和,降低“肝氣鬱結”風險。

閃電新聞記者 張潤澤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