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爲何突然點名要加強宗祠管理?農村還能建宗祠嗎?
對於廣大農村地區而言,特別是在南方地區,很多農村的宗祠觀念還是比較強的。
而大家也知道,宗祠不僅是祭祀祖先、傳承家族文化的重要場所,更是鄉村社會結構和文化傳統的重要象徵。
因此在最近幾年,不少地方也興起了建宗祠的熱潮,許多村子裡陸續新建了宗祠,或者是翻修宗祠。
然而,在2025年剛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就明確提到了要“加強宗祠規範管理”,這就如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層浪,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那麼,爲何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突然提到要加強宗祠管理?農村以後還能建宗祠嗎?
實際上,在近年來,農村宗祠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亂象。盲目攀比,擴建宗祠便是其中之一。
在一些地方,宗祠的規模越建越大,裝修越來越豪華。有的村莊爲了彰顯宗族勢力,不惜耗費巨資打造“奢華宗祠”,佔地面積不斷擴大,內部裝飾追求奢靡繁複。
這種攀比風不僅讓村民經濟負擔倍增,還大量擠佔了本應用於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資金,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例如江西某地斥資千萬建“宗祠CBD”,佔用大量耕地,與鄉村整體規劃和土地保護政策嚴重衝突。
除了盲目攀比,管理的缺失也使得宗祠隱患叢生。許多宗祠因長期疏於管理,面臨着消防隱患、結構老化等安全問題。
部分宗祠還被用於非法集會或傳播封建迷信活動,甚至出現低俗表演,這些現象嚴重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鄉村的精神文明建設產生了負面影響。
那麼,爲何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會突然點名要加強宗祠管理呢?
從鄉村治理的角度來看,宗祠管理的規範與否,直接關係到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一些地區宗族勢力借掌控宗祠資源,肆意干預村務決策,甚至妄圖架空基層黨組織,嚴重影響了鄉村治理的有序性和政府治理的權威性。
加強宗祠管理,能夠有效削弱宗族對公共事務的不當干預,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根基。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說,宗祠承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家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然而,當前宗祠出現的種種亂象,已然背離了宗祠“慎終追遠”的文化本意。
加強管理,是爲了剔除其中的不良現象,讓宗祠迴歸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正軌上來,使其在新時代繼續發揮凝聚家族、傳承文化的作用。
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還能建宗祠嗎?答案是肯定的,但必須在規範的框架內進行。
一方面,對於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符合相關規定的宗祠建設或修繕,應該予以支持和保護,讓這些宗祠繼續承載家族的記憶和文化傳承的使命;
另一方面,對於違規佔地、盲目攀比建設的宗祠,要堅決予以制止和整改。
加強宗祠管理意義深遠。首先,它有助於維護鄉村的土地資源和規劃秩序。
通過明確宗祠建設的審批程序和用地標準,可以有效遏制違規佔地和亂建現象,確保農村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其次,加強宗祠管理有利於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整治宗祠活動中的低俗表演和封建迷信行爲,能夠淨化鄉村文化環境,培育文明鄉風。
最後,規範宗祠管理還可以增強鄉村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當宗祠迴歸到文化傳承和家族凝聚的本質功能時,它能夠更好地將家族成員聯繫在一起,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爲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