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推動“京華議事廳”全面鋪開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主席魏小東接受媒體集體採訪
3月7日晚,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主席魏小東接受媒體集體採訪,圍繞北京市政協履職情況和今年工作重點等回答記者提問。
魏小東介紹,市政協今年將推動“京華議事廳”活動在十六區政協全面鋪開,把協商議事平臺直接搭建到百姓家門口,打造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的北京特色協商工作品牌,爲推動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落實全國兩會精神
緊扣首都現代化建設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
魏小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首先分享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盟民進教育界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體會,並介紹市政協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的計劃。魏小東說,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爲“十五五”規劃打牢基礎的重要一年。在此關鍵時刻召開全國兩會,全面總結過去一年工作,對新一年工作作出系統部署,這對凝聚大家共識,樹立信心決心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討論和聽取政協民盟民進教育界聯組會意見中,對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建設提出明確要求,爲我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瞭前進方向。
近年來,北京市政協對此也非常重視,組織委員圍繞首都高質量發展、科技教育等工作積極開展協商議政,提出很多好的意見建議。下一步,要緊扣首都現代化建設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
魏小東介紹,全國兩會後,市政協將召開黨組會議、主席會議、相關界別委員座談會和區政協主席座談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在今年履職工作中,將抓好有關協商議政、民主監督議題落實,爲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有益參考;密切聯繫廣大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廣泛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爲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2025年重點工作
圍繞11個重點議題開展協商
魏小東介紹,市政協今年緊緊圍繞“一條主線”,從4個方面明確工作任務,提出了11個重點協商議題。“一條主線”就是學習貫徹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5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4個方面的任務分別是緊扣首都現代化建設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凝心聚力畫好最大同心圓、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政協制度建設、建設高素質的政協委員隊伍。
11個重點協商議題分別是:協同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推動京津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賽事體系,持續推動首都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發展;探索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搶佔發展先機,增強首都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進一步擴大城市立體綠量,促進綠化彩化美化生態空間建設;構建多元參與機制和政策支持體系,建立可持續城市更新和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擴大農村有效投資和市場消費;加強地下水位變化風險分析研判,加快建立地下空間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體系;加強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爲首都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加快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提升綠色經濟國際影響力;推動博物館高質量發展,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北京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條例等立法協商。
健全制度機制
今年明確8項制度建設任務
在健全人民政協工作制度機制方面,魏小東介紹,按照北京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改革部署,市政協明確了今年的制度建設任務,主要圍繞八個方面。
包括制定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的制度性文件;制定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反映社情民意、聯繫羣衆、服務人民工作的制度性文件;制定“各界委員齊參與、每月一題聚共識”民主監督實施辦法;修訂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條例;制定提案工作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進表彰的制度性文件;制定年度好提案工作辦法;協助市委制定加強政協協商成果採納落實反饋工作的意見;制定加強專門委員會建設的意見。
“這些制度涉及政協工作全局,是打基礎、利長遠的重要舉措。我們會在實踐基礎上,加強總結,深入研究,抓緊制定,確保年內全部完成。”魏小東表示,關於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的制度,去年就開展了調研、形成了初步成果,目前正在起草文件。關於“每月一題”民主監督實施辦法,去年啓動了相關研究,今年要形成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推進文件制定工作。
關於加強和改進反映社情民意、聯繫羣衆、服務人民的制度,目前已經立題開展研究,上半年形成成果,下半年制定文件。關於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條例,將根據全國政協相關文件精神進行全面修訂。關於政協協商成果採納落實反饋的制度文件,要加強與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力求形成更爲切實有效的機制流程。
助力基層治理
“京華議事廳”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
“京華議事廳”是北京市政協去年創新打造的協商工作品牌,旨在加強市區政協協同履職合力,形成整體效應。堅持黨建引領,彙集各級政協委員、部門、企業、專家和羣衆等各方力量,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增進團結,有利於更好地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對於北京這樣一個超大城市來講,基層治理是一個‘永遠在路上’的重要課題。在這方面,政協如何起到助力作用,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去年,我們創新開展了‘京華議事廳’,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魏小東表示,“京華議事廳”將協商議事平臺直接搭建到了百姓家門口,通過面對面傾聽百姓聲音,零距離助力羣衆急難愁盼問題解決,真正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讓大家感受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今年,“京華議事廳”已被列入北京市政協常委會工作要點,將按照不唯數量重質量、不唯形式重內容的原則,持續推動“京華議事廳”活動在十六區政協全面鋪開。推進過程中,市政協還將組織現場觀摩,開展專題研討,廣泛聽取意見建議,促進互學互鑑,及時總結提升,不斷豐富完善協商內容和形式,使協商更接地氣、更有活力。
“通過以上工作,使‘京華議事廳’進一步紮根百姓身邊,成爲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的北京特色協商工作品牌,爲推動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魏小東說。
提案提質增效
建立重要提案摘報機制及時報送市領導
魏小東介紹,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期間收到提案1386件,審查立案1261件,其中集體提案156件,委員提案1105件。提案質量持續提升,政協委員和政協各參加單位履職熱情高。有663位委員參與提出提案,佔委員總數的86.9%,首次收到了以小組名義提交的提案,集體提案佔比較十四屆二次會議上升5個百分點,提案結構進一步優化。同時,全會伊始即啓動提案辦理,聚焦第三代社保卡發放和倡導綠色出行等民生熱點,開展“會中辦提案”,有力彰顯了協商民主制度優勢。
“質量是政協提案工作的生命。”魏小東說,今年北京市政協將聚焦提質增效,堅持守正創新,加強實踐探索,推動提案工作在提得準、商得深、辦得實上持續發力,更好發揮在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中的優勢作用。開展提案典型案例分析,建立重要提案摘報機制,遴選事關首都發展大局的部分提案建議,及時報送市領導,提升提案服務科學民主決策的時效。
深耕“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協商品牌,創新節目形式,增加節目密度,同時將協商品牌向前端協商延伸。還將改進提案辦理“回頭看”工作,優化第三方評估工作機制,完善提案全流程向委員反饋機制。完善提案工作評選表彰、提案徵集工作等制度機制,不斷健全提案工作制度體系。
推進民主監督
“每月一題”助力解難題、辦實事
2023年,北京市政協創新開展了“各界委員齊參與每月一題聚共識”常態化民主監督。魏小東介紹,兩年來,市政協針對羣衆反映集中的23個高頻共性難點問題開展了常態化民主監督,3000餘人次委員參與,47人次委員在市委深改委“接訴即辦”改革專項小組月度例會上發表意見,報送社情民意信息56篇,提交提案20多件,爲有關部門破解民生難題、辦好民生實事提供了有力支持。
“委員們在參與‘每月一題’民主監督工作中充分體現了心繫‘萬家燈火’、情牽‘柴米油鹽’的深厚情懷和‘爲國履職、爲民盡責’的責任擔當,真正在羣衆幸福感中找到履職榮譽感。”魏小東說。
魏小東透露,2025年,市政協將在總結前兩年工作實踐的基礎上,繼續組織開展好“每月一題”民主監督工作。“這項工作在1月初已啓動,委員們報名踊躍,有近500人、1000多人次委員報名參加,佔全體委員的65%。”2025年接訴即辦“每月一題”推動解決的13個重點民生訴求問題已全部納入監督議題。
市政協還組建13個議題監督小組,並首次將市政協綜合部門納入進來,與各專委會一道“一對一”爲各議題監督小組提供支持和服務保障。各議題監督小組將根據“每月一題”的“一方案三清單”(問題解決方案、責任清單、政策清單、任務清單)內容,聚焦重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除集體調研外,也動員委員就近就便開展自行調研,運用委員工作室等平臺,認真聽取羣衆意見,廣泛凝聚共識。
文/本報記者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