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起腸病毒死亡 北部未滿足月新生兒發病8天不治

今年首起腸病毒死亡,北部未滿足月新生兒發病8天不治。(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個案!疾管署今(27)日公佈北部一名出生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被醫院收治治療,但病況迅速惡化,從出現呼吸道症狀到死亡僅短短8天,因多重器官衰竭及新生兒敗血症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爲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該名新生兒出生體重正常,也沒有潛在疾病,從2月16日開始有輕度呼吸急促及活動力降低情形,被收住新生兒病房,2月19日出現發燒、呼吸困難及發紺症狀,於2月20日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2月23日因多重器官衰竭及新生兒敗血症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爲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腸病毒疫情處低點波動,但持續有重症病例通報,往年疫情都是在開學後3-4月逐漸上升。今年累計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1例死亡),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病例數與2021年至2024年同期相當。2021年至2024年累計重症病例分別爲0、3、11、12例,其中個案感染年齡未滿1歲幼童分別爲0、1、4、8例。

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爲多,其次爲克沙奇A6型及克沙奇A2型,社區中仍具伊科病毒等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彭純芝表示,新生兒的腸病毒和一般的「大小孩」不同,不會有手足口病,11型就是新生兒典型的型別
,一旦感染都會來的很猛爆,容易出現心肌炎、腦炎,器官功能受損。

由於不會有手足口病,很難早期知道,因此只能靠檢驗才能發現確診,因此彭純芝呼籲,流行期期間請父母一定要保持警覺,例如看診時先說明家中有其他孩子近日感染腸病毒,就可以提早使用免疫球蛋白等治療,通常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鄭鬱蓁攝)

疾管署指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一般於出生後1至14天發病,感染症狀從發燒、活力不佳、食慾降低等輕症,到腦炎、肺炎、多重器官衰竭等重症都有可能發生。請準媽媽懷孕期間應注意手部及呼吸道衛生,產前14天至分娩後如有發燒、咳嗽、喉嚨痛、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家中成人或幼兒等接觸者應落實以肥皂勤洗手,如有身體不適,應避免接觸新生兒,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