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例腸病毒死亡 出生未滿一個月發病8天染伊科病毒亡

圖爲示意圖。圖/ingimage

今年現首例腸病毒死亡,北部出生未滿1個月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發病8天死亡。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該個案16日因輕度呼吸急促及活動力降低情形,收住新生兒病房;2月19日出現發燒、呼吸困難及發紺症狀,隔日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2月23日因多重器官衰竭及新生兒敗血症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爲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一般於出生後1至14天發病,感染症狀從發燒、活力不佳、食慾降低等輕症,到腦炎、肺炎、多重器官衰竭等重症都有可能發生。曾淑慧提醒,準媽媽懷孕期間應注意手部及呼吸道衛生,產前14天至分娩後如有發燒、咳嗽、喉嚨痛、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家中成人或幼兒等接觸者應落實以肥皂勤洗手,如有身體不適,應避免接觸新生兒,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腸病毒疫情處低點波動,惟持續有重症病例通報,往年疫情於開學後3至4月逐漸上升,將密切監測疫情變化。近四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爲多,其次爲克沙奇A6型及克沙奇A2型,社區中仍具伊科病毒等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

今年累計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1例死亡,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病例數與2021年至2024年同期相當;2021年至2024年累計重症病例分別爲0、3、11、12例,其中個案感染年齡未滿1歲幼童分別爲0、1、4、8例,籲請民衆留意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疾管署提醒,防範新生兒腸病毒,孕婦、新生兒與幼童及其照顧者應避免接觸病患,並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及嬰幼兒健康狀況。醫院嬰兒室、託嬰中心及產後護理之家應落實訪客管理及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嬰幼兒感染風險。

此外,腸病毒感染全年皆有可能發生,雖目前並非高峰期,民衆仍須提高警覺。腸病毒容易在家庭及人口密集機構傳播,成人感染後通常症狀較輕微,容易因疏於防護而將病毒傳播給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幼兒。家長及教托育機構務必隨時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並落實個人及幼童手部衛生與環境清消。大人出外返家後,務必先更衣,並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以肥皂正確洗手,並經常清潔及消毒嬰幼兒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一名新生兒北部出生未滿1個月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發病8天死亡。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