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女生罹癌率激增!醫揭背後「7大因素」

▲全球50歲以下女性的癌症確診人數攀升,甚至超越同齡男性。(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hotoAC)

記者曾羿翔/綜合報導

近十年來,全球50歲以下女性的癌症確診人數明顯攀升,甚至超越同齡男性。醫師黃軒27日指出,美國最新人口健康數據顯示,50歲以下女性的整體癌症發病率是男性的1.82倍,顯著高於2002年的1.51倍,兩性間的差距正持續擴大。黃軒進一步歸納出導致女性癌症風險升高的七大潛在因素,呼籲社會不容忽視。

女性罹癌7大因素揭密1.初經時間早,增加荷爾蒙刺激研究發現,月經初潮時間越早,女性終其一生受到的雌激素刺激越多,乳腺細胞變異機率也增加。2024年一項孟德爾隨機化研究指出,晚一年來月經,成年後罹患乳癌的風險會下降。

2.肥胖與久坐生活型態危害大腸健康體脂肪過多不僅影響代謝,還會引發慢性發炎、擾亂腸道菌叢,導致大腸癌提早出現。2024年最新研究已將肥胖列爲早發性大腸癌的明確危險因子。

3.超加工飲食與多種癌症有關速食、加工肉、含糖飲料等超加工食品被指出與乳癌、腦腫瘤等多種癌症風險呈正相關。BMJ一項針對990萬人分析的回顧研究顯示,每日攝取加工肉與乳癌、大腸癌風險分別上升6%、18%。

4.PFAS「永久化學物」難分解,潛藏健康威脅PFAS存在於空氣、水源等環境中,會在人體內長期累積。24項觀察研究顯示,PFAS與甲狀腺癌明顯相關,且女性的風險高於男性。

5.女性肺癌發生率逆轉成長由於部分國家女性戒菸時間較晚,導致女性肺癌患者逐漸超越男性。2021年丹麥數據指出,40至50歲女性族羣的肺癌發病率上升速度最快,全球多國已有「女高於男」趨勢。

6.接種HPV疫苗有效預防子宮頸癌長期臨牀試驗證實,接種四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能顯著降低子宮頸癌及其前期病變的風險,且保護效力持久。

7.醫療篩檢科技提升,早期發現率提高醫療決策分析建議,乳房X光攝影可自40歲起定期檢查,有助於在早期即發現癌症,顯著提高治癒機率。

▲每週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活動,有助控制體脂。(示意圖/達志影像)

女性癌症預防4大自保策略黃軒也提醒女性應積極採取自我保護措施:

1.維持規律運動習慣:每週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活動,有助控制體脂。

2.選擇天然食物:多攝取蔬果、全谷、豆魚蛋類,減少加工食品與含糖飲料。

3.遠離菸酒:保護肺部與肝臟健康。

4.接種疫苗與定期檢查:完成HPV及B、C肝疫苗接種,並依年齡安排乳癌與大腸癌篩檢。

黃軒強調,定期檢查與健康生活型態的養成,是降低罹癌風險的有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