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河北張家口市計劃完成仁用杏提質增效10萬畝

河北日報訊(趙彩芬、王雪威)今年,張家口市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爲突破口,圍繞“林權活起來、資源用起來、農民富起來”目標,出臺了《張家口市仁用杏產業發展工作方案》,通過科技賦能、機制創新、標準引領、品牌增值四大路徑,推動280萬畝仁用杏資源向“富民產業”轉變。今年計劃完成仁用杏提質增效10萬畝。

建立“確權賦能+科技支撐”雙輪驅動機制。作爲全國仁用杏主產區和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市,張家口市將林權改革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新建抗寒防凍示範基地2個,研究推廣抗寒防凍技術,優化仁用杏新品種的選育和栽培示範,在仁用杏主產區推廣優良抗凍品種,提升仁用杏抗凍能力。同時,指導企業加大對仁用杏產品的科技研發,滿足市場對多樣化健康食品的需求,提高仁用杏的產品附加值,促進仁用杏產業的健康發展。

打造“財政支持+金融保險”立體支持體系。針對林業投入週期長、風險高的痛點,該市以林改政策爲依託,充分利用財政銜接資金支持仁用杏項目,儲備仁用杏項目10個。發揮金融機構信貸作用,提供純信用免擔保的信貸資金支持,今年已支持仁用杏企業19家,投放貸款2954萬元。在涿鹿縣開展凍災氣象保險服務試點工作,制定了《杏低溫凍災氣象指數保險條款》,構建起覆蓋生產端的風險保障機制,讓農民有底氣、敢投入。

成立商會健全標準體系。該市成立全省首個市級杏產業商會,吸納50家企業入會。制定了《仁用杏“優一”防寒栽培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規範仁用杏產業發展。依託林果產品質監站,建立從林地管理、採摘貯藏到市場流通的全鏈條追溯體系,每年開展大批次質量抽檢,對違規使用農藥、摻雜使假等行爲進行重點監測,推動主產區實現標準化生產全覆蓋,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構建“區域公用品牌+企業自主品牌”聯動體系。深挖“中國杏扁之鄉”“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品牌價值,將林權改革與品牌建設有機結合。充分挖掘地域品牌潛力,打造具有張家口特色的仁用杏品牌,組織仁用杏企業參加“網上年貨節”“雙品購物節”等系列銷售活動,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渠道,提升產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到2030年,預計全市仁用杏產量達6萬噸,產值超20億元。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