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成史上第二熱 全球均溫破紀錄 氣象署籲提升調適能力

今年4月成史上第二熱,全球均溫破紀錄,氣象署籲積極減碳。(示意圖/資料照)

氣象署根據最新國際研究指出,今年4月是有記錄以來第2熱的4月,全球平均溫度相較工業化前高出1.5°C,香港、日本等也面臨極端天氣的威脅,儘管臺灣4月平均氣溫和降雨沒有特別極端的紀錄,但仍需要更積極的減碳計劃、氣候行動來減緩暖化趨勢,提升當地的調適能力也刻不容緩。

氣象署根據最新國際研究指出,今年4月是有記錄以來第2熱的4月,全球平均溫度相較工業化前高出1.5°C。(摘自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報氣候-中央氣象署」/蔡佩珈臺北傳真)

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報氣候-中央氣象署」表示,根據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和美國國家環境資訊中心(NCEI)最新出爐的2025年4月全球氣候報告,今年4月成爲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4月,全球平均溫度比1991至2020年的平均值高出0.6°C,相較於工業化前的1850至1900年,高出1.51°C。報告中也指出,有紀錄以來10個最熱的4月全部出現在2010年之後,其中9個甚至都發生在2016年之後。

氣象署表示,全球極端天氣頻傳,臺灣鄰國也遭殃,泰國北部在4月創下42.3°C 的高溫;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初夏遭受不尋常的熱浪,部分地區溫度高達49°C;同時,歐洲部分地區,特別是德國,2月以來因異常高溫和缺雨導致乾旱,萊茵河水位僅達平常一半,嚴重影響當地航運。

氣象署表示,臺灣所在的東亞地區,同樣面臨極端天氣事件的威脅,日本4月溫度比平均值高出0.77°C,而香港則經歷自1947年以來第2乾的4月,降雨量僅爲正常值的37%,至於臺灣4月的平均氣溫和降雨沒有特別極端的紀錄。

氣象署表示,全球暖化趨勢明確,2025年前1至4月的全球平均溫度是有紀錄以來第2高,專家分析顯示,2025年極有可能成爲有史以來5個最熱年份之一,我們需要更積極的減碳計劃、氣候行動來減緩暖化趨勢,提升當地的氣候韌性以及面對災害的調適能力也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