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均溫飆史上第2高 氣象署示警:今年恐成最熱年分之一

▲臺灣4月氣溫雖未創下極端紀錄,但整體趨勢仍需密切關注。(圖/記者屠惠剛攝)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氣象署粉專「報氣候 - 中央氣象署」貼文指出,國際氣候報告顯示今年4月是有紀錄以來第2熱的4月,比1991到2020年同期均溫高出0.6度,臺灣氣溫雖未出現極端紀錄,但南亞與東亞國家皆有高溫或乾旱發生,以行動減緩暖化迫在眉睫。

「報氣候 - 中央氣象署」根據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與美國國家環境資訊中心(NCEI),公佈的2025年4月全球氣候報告顯示,今年4月爲有紀錄以來第2熱的4月。全球平均氣溫比1991至2020年同期均溫高出0.6°C,相較工業化前(1850到1900年)更高出1.51°C,氣候暖化趨勢持續加劇。

報告指出,歷來氣溫最高的10個4月全都集中在2010年以後,其中更有9次發生於2016年後。科學家警告,若不加快減碳腳步,未來極端氣候將更加頻繁且嚴重。

除氣溫升高外,全球各地4月極端天氣災情頻傳。泰國北部高溫飆破42.3°C,印度與巴基斯坦更出現異常熱浪,局部地區氣溫高達49°C;歐洲多地也因異常高溫與缺乏降雨陷入乾旱危機。德國萊茵河水位僅爲平常的一半,已對當地航運造成重大影響。

臺灣鄰近的東亞地區也不平靜。日本4月平均氣溫比往年同期高出0.77°C;香港則面臨自1947年以來第2乾的4月,降雨量僅爲正常值的37%。至於臺灣,氣象資料顯示,4月氣溫與降雨量雖未創下極端紀錄,但整體趨勢仍需密切關注。

粉專指出,2025年1至4月的全球平均氣溫爲歷來第2高,若目前趨勢持續,2025年極可能成爲史上最熱的5個年分之一。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專家強調,全球應加快推動減碳政策與能源轉型,並積極提升各地區的氣候韌性與災害調適能力。

▲今年4月是有紀錄以來第2熱的4月。(圖/自Facebook/報氣候-中央氣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