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漁村小艇坑道活化啟用 昔日戰地成水上秘境新亮點
「漁村小艇坑道」歷經整建活化,今日上午在新湖漁港舉行啓用典禮,圖爲坑道SUP立槳體驗活動,吸引年輕人試玩。記者蔡家蓁/攝影
位於金門東南海岸、冷戰時期爲強化沿海防禦與秘密運補作戰所打造的「漁村小艇坑道」,歷經整建活化,今日上午在新湖漁港舉行啓用典禮,正式轉型爲融合軍事文化、人文聚落與水域遊憩的新興觀光景點。
這座由巖壁鑿出的戰備坑道,屬於「料羅灣側翼戰術佈局海岸防線軍事文化景觀活化計劃」的一環,由縣府向中央爭取補助,總經費5千萬,內政部國土署補助3950萬元,其餘由縣府自籌。整修後以「浪遊、秘境」爲主題,設有安全步道與完善設施,讓遊客得以走入坑道深處,感受歷史氛圍與水域景觀交織的壯闊體驗。
副縣長李文良在典禮中表示,縣長陳福海上任後致力觀光升級與環境優化,近年更積極開發金門水域觀光潛力,在安全與法規許可下,逐步開放湖庫與海域空間,豐富觀光樣貌。此次坑道轉型除保留軍事風貌,也導入水上立式划槳(SUP)體驗,讓遊客可在光影與水聲交錯的神秘空間中划行,感受穿越時空的獨特感官之旅。
金門縣觀光處表示,暑期將辦理2場「坑道SUP立槳體驗活動」,分別於7月19日與26日舉行,採線上報名制,詳情可至「金門觀光逗陣行」臉書粉絲專頁查詢。觀光處長許績鑫指出,金門擁有豐富的海洋與文化資源,縣府將持續盤點活化歷史空間,推動水域遊憩與教育意涵融合的體驗式觀光。
議員董森堡則指出,他曾要求觀光處將海島學校、小艇坑道與天空之城等景點串聯成帶狀旅遊路線,認爲小艇坑道極具軍事與建築特色,且經其助理實地觀察後發現坑道內部也有「藍眼淚」現象,期待軍事地景透過不同方式的活化,帶給金門更多的旅遊樣貌,讓旅客有更多元選擇。
議員王國代也建議,坑道應增設夜間照明設施,提升在地居民與遊客使用機會,並期待能與年底「老兵召集令」活動串聯,吸引老兵來此打卡回憶過往,進一步活絡景點。
觀光處指出,漁村小艇坑道未來將與鄰近的E090「海天堡」、金門區漁會「海島學校」、慈鑾宮與聚落資源串聯,建構「軍事、文化、聚落廊道」,打造「動靜皆宜、海天一線」的新型海島旅遊動線。遊客除了在坑道划槳探秘,也能登高遠眺、品茗賞景,並參與「金門海島生活節」,透過藝術共創、宗教導覽、軍事探索與海洋教育活動,深入體驗金門「戰地文化 × 海洋教育 × 生態體驗」的多元魅力。
位於金門東南海岸、冷戰時期爲強化沿海防禦與秘密運補作戰所打造的「漁村小艇坑道」,歷經整建活化,今日上午在新湖漁港舉行啓用典禮,與會貴賓共同主持揭幕儀式。記者蔡家蓁/攝影
「漁村小艇坑道」歷經整建活化,今日上午在新湖漁港舉行啓用典禮,副縣長李文良(中)在受訪時提及,坑道外的樹根盤根錯節,相當有特色,讓他想到吳哥窟也有類似的景緻。記者蔡家蓁/攝影
「漁村小艇坑道」今日上午舉行啓用典禮,副縣長李文良(右四)、參議陳祥麟(左二)、觀光處長許績鑫(右一)、議員董森堡(右二)、議員王國代(左三)參觀後,都相當讚許。記者蔡家蓁/攝影
「漁村小艇坑道」今日上午舉行啓用典禮,未來將與鄰近的E090「海天堡」、金門區漁會「海島學校」、慈鑾宮與聚落資源串聯,建構「軍事、文化、聚落廊道」。記者蔡家蓁/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