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機位一票難求 議員促中央正視小三通「散進團出」現象
副縣長李文良則報告,縣府上月到連江考察新臺馬輪,他說,新臺馬輪滿足許多當地交通、貨運等需求,對金門而言,如有共識建船,臺金船運可滿足臺商到大陸等需求,並讓空中量能釋放。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縣議會近日召開臨時會,針對「金門地區連續假日及週末期間往返金廈小三通與金門-臺灣航線疏運計劃」今天上午進行專案報告,縣議員董森堡會中呼籲中央應該正視旅客經由小三通「散進團出」的現象,不要在有「鴕鳥心態」,排擠金門居民搭機權益;縣府觀光處表示,涉及中央部分持續協調。
縣府指出,截至114年9月底,小三通旅運人次已較去年同期增加近40萬人,造成大量中轉旅客擠壓臺金航線運能,導致在地居民訂票困難,對交通運能造成顯著影響。
董森堡指出,雖然目前臺灣不允許旅行社組團赴中國大陸旅遊,但實際上有許多散客先搭機到金門,再透過小三通赴陸「團出」,形成「散進團出」現象。董強調,這類中轉旅客排擠了金門居民醫療、教育、工作等剛性需求的航班權益,現在機票一位難求,受害的反而是金門人。
董森堡指出,根據統計,小三通出入境國人達182萬人次,佔整體旅客比重超過八成,大陸旅客僅佔約16%,顯示主力仍是臺灣籍旅客。董森堡批評,中央開放小三通卻未配套航權管理,讓金門人承擔交通與社會成本,「中央不應做鴕鳥政府,應正視問題並負起責任。」
他建議縣府應建立「數據驅動的彈性航權與運能管理」,即時掌握居民與中轉旅客比例,並爭取中央授權地方具航權調度權限;整合購票與候補資訊,化被動調度爲主動管理。董也提議中央評估整合中轉旅客訂票機制可能性,「真的要中轉走另一個機制,不然會排擠掉在地民生需求」,盼中央正視小三通散進團出存在,協助解決金門交通難題。
在運能管理方面,董森堡也建議航空公司視市場狀況「放大機型」,於不增加航班的前提下提升運輸量能,同時滾動啓動「急難包位措施」,預留機位給就醫、奔喪及緊急出行鄉親,確保基本民生航班不受假期高峰影響。
對於董森堡的質詢,金門縣觀光處長許績鑫迴應,目前地方僅能統計國人與陸客數據,相關航權與船班調度屬中央權限,縣府會持續協調,並在急難救助等地方可處理部分加強作爲。
副縣長李文良則報告,縣府上月到連江考察新臺馬輪,他說,新臺馬輪滿足許多當地交通、貨運等需求,對金門而言,如有共識建船,臺金船運可滿足臺商到大陸等需求,並讓空中量能釋放;李文良也表示,目前仍在蒐集資料階段,尚未與交通部、航港局做進一步討論。不過據縣府報告指出,造船的規劃需要1至2年,造船至少需7年,緩不濟急。
董森堡最後呼籲,中央應正視小三通中轉旅客對金門交通的衝擊,建立長期性管理機制,讓金門居民不再被「過路客」排擠出回家的路。
金門縣議會針對「金門地區連續假日及週末期間往返金廈小三通與金門-臺灣航線疏運計劃」今天進行專案報告,縣議員董森堡會中呼籲中央應該正視旅客經由小三通「散進團出」的現象,不要在有「鴕鳥心態」,排擠金門居民搭機權益。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縣議會針對「金門地區連續假日及週末期間往返金廈小三通與金門-臺灣航線疏運計劃」今天上午進行專案報告,縣議員董森堡會中呼籲中央應該正視旅客經由小三通「散進團出」的現象,不要在有「鴕鳥心態」,排擠金門居民搭機權益。記者蔡家蓁/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