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婺城聚焦四條賽道拓展發展空間

孫武斌

“這片田採用麥蓮共生模式,即蓮蓬收穫後再種植小麥。”4月6日,在金華婺城區長山鄉石道畈現代農業產業園,85後新農人王海智正俯身查看作物長勢。

這位85後新農人在婺城區長山鄉、蔣堂鎮等地建有600餘畝的養殖基地。這些年,他將傳統單一種植的水稻田發展成爲多種套養模式立體種植,共幫扶帶動150多戶農戶,闖出一條農業共富新路徑。

據瞭解,石道畈現代農業產業園佔地面積6000餘畝,產業園通過創新稻蝦輪作、麥蓮共生、千畝花海三大特色項目,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

走進產業園核心項目之一的稻蝦輪作基地,首批400公斤小龍蝦苗長勢喜人,在清明節期間搶“鮮”上市,讓巿民享受舌尖上的美味。5月初,基地還將開放小龍蝦垂釣體驗區,爲城市居民提供田園野趣新選擇。“產業園致力於構建‘四季有景、三產聯動’的發展格局,後續將推出農耕文化、龍蝦美食季等品牌活動,爲鄉村振興、共同富裕錦上添花。”園區相關負責人楊明順說。

石道畈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婺城區聚焦村莊整治賽道,推進“多田套合”工作,變“零散田”爲“高產田”的示範園區。目前,婺城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1.94萬畝,新增多田套合面積7400畝,整體套合率達83%以上。其中,白龍橋鎮、蔣堂鎮、琅琊鎮、長山鄉獲評省級多田套合優秀項目。今年,婺城區明確提出全區“多田套合”率達到100%,實現農田“優質、集中、連片”,爲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

除關注村莊整治賽道外,婺城區還聚焦低效工業整治、城市更新、邊界外建設用地整治三條賽道,緊盯低效整治難點,變“沉睡地”爲“活力源”。

據統計,2024年以來,婺城區全面推進低效用地、城市更新工作,存量盤活成效顯著,共消化批而未供3760畝,完成率153%;完成低效用地再開發1758畝,完成率103%;爭取新增建設用地5397畝,創歷史新高,均位居金華市前列。今年,該區將圍繞空間佈局抓重點,全面優先保障產業空間,加強“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空間專項規劃市區聯動,謀劃熊貓豬豬樂園及燕語湖周邊區塊等500畝級文旅空間2處,爲全市乃至全省改革大局貢獻婺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