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量力而行
近期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要“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並鮮明提出了理念、方式、動力、重心、方法的“五個轉變”,這是我國城市工作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突破。要抓緊落實中央精神,堅持量力而行,做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推動城市發展再上新臺階。
基礎設施是城市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對於改善人居環境、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市運行效率具有重要意義。近些年,得益於綜合國力穩步提升、高質量發展大步向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加快、質量提升,整體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城市基礎設施涉及面廣,道路、橋樑、供水、供電、圖書館、歌劇院……這些項目資金投入大、建設週期長、資金回收慢,要想建好,絕非朝夕之功。倘若大幹快上、過度超前,勢必會擡高成本,形成不可持續的公共部門債務,反而容易影響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
從近年來公佈的負面典型案例來看,一些地方在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過程中,仍存在不顧財力、不問效果,貪大求快、脫離實際的現象。譬如,有的在城市邊緣建設大面積市民公園和城市展覽館項目,使用率極低;有的盲目舉債上馬“有軌電車”項目,開工多年後被拆除,造成巨大資金浪費;還有的大幹快上建新城,拖累老城品質提升……
地方財力的“蛋糕”就那麼大,不顧實際在一些“面子工程”上用力過猛、投入過多,就會擠佔本該用於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寶貴資金。從趨勢上看,未來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矛盾還將持續。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小於財政支出增長速度的現實狀況啓示我們,只講投入不講產出、注重過程忽略結果的建設行爲,只會加劇財政收支矛盾、阻礙經濟社會發展。
建設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如何防止“一哄而上”,如何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如何在一盤棋格局下實現高質量發展,樁樁件件都要拿“尺子”來衡量。謀劃建設項目,要多問問羣衆滿不滿意,多想想是否符合城市發展規律,更要多對照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站在今天、想到明天。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考驗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更是發展觀、政績觀的集中體現。必須樹牢正確的發展觀、政績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氣度,也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不要有大幹快上的衝動,也就是不能不按規律辦事,急功近利、急於出成績。要把這種浮躁心理、急躁心態壓下來,紮紮實實、踏踏實實地搞現代化建設。(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