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假借“跑馬”之名詐騙
隨着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跑步成爲當前不少人健身的首選,馬拉松賽事的關注度與參與度持續走高。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從中嗅到了“商機”,借“跑馬”之名實施各類詐騙。據媒體報道,一段時間以來,各地陸續出現多起利用馬拉松賽事名額進行詐騙的案件,值得引起各方警惕。
從媒體披露的信息看,這類詐騙手段五花八門。有的僞裝成賽事工作人員,在社交軟件上以“內部名額”“贊助商名額”爲幌子,誘騙跑友交納“保證金”“服務費”;有的仿冒官方報名網站,通過短信、社交媒體發送鏈接,誘導跑友輸入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信息,進而盜刷賬戶資金;有的藉助“圈子”拉近社交距離,利用他人對圈內成員的信任騙取錢款;還有的以“中獎”“領取賽事紀念品”爲名,誘導點擊惡意鏈接竊取個人信息。
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屢屢得手,一方面,部分跑友防範意識薄弱,易被花言巧語迷惑,或輕信“圈內人”,對陌生信息未覈實就輕易轉賬;另一方面,此類案件多在線上作案,易於突破地域限制,且詐騙金額較少而受害者分散,給打擊工作增添了難度。此外,賽事開啓時各類名額信息鋪天蓋地、真假難辨,一些賽事信息不透明、風險提示不足,也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馬拉松賽事是傳遞健康與活力的平臺,絕不允許不法分子將其當成斂財工具。面對此類層出不窮的詐騙行爲,有關部門應加強跨區域協作,對涉嫌詐騙的線索快速覈查、精準打擊,形成有力震懾,同時通過公開典型案例,向公衆揭示詐騙手法,提高羣衆的防騙意識。賽事主辦方要持續強化風險提示,嚴把資格審覈關,保障賽事參與公開、透明;網站平臺要加強賬號信息審覈,嚴防假冒仿冒行爲;廣大馬拉松愛好者更要繃緊防範之弦,保護好個人信息,對非官方渠道的“內部名額”等索要錢財的情況保持高度警惕。唯有各方同心協力,合力築牢反詐法治防線,才能讓馬拉松賽事遠離詐騙,真正成爲全民暢享運動樂趣的盛會。(林楠特)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