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逼臺灣東岸!中國科研船闖關島「瘋狂情搜」 美媒揭戰略目的
▲中國海洋調查船「向陽紅9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中國近年大幅擴張海洋科研船的活動範圍,不僅遠赴關島周邊海域密集測繪,也頻繁在臺灣東部海域進行水下調查。儘管中國官方宣稱目的爲科學研究與資源探索;但是專家警告,中國科研船收集的海底地形、水文與洋流資料,實際上恐與潛艦部署、海底偵測與戰時軍事行動高度相關,爲潛在衝突預作準備。
根據美媒《紐約時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海洋強國」戰略後,科研船活動迅速擴張。2024年,包括「向陽紅6號」在內的多艘中國研究船,以平行航線密集掃描臺灣東岸與關島東西方250英里海域,其中向陽紅6號去年在臺灣東部來回航行達25次,甚至接近臺灣12浬領海線,但未明顯越界,因此臺灣難以正式提出抗議。
在紐西蘭、華府皆設有辦公室的海洋資訊分析機構Starboard Maritime Intelligence所提供的船隻航跡數據顯示,這些中國科研船以低速行駛,符合繪製海底地形(即水深測量學)的需求。
專家指出,向陽紅6號設有聲納與深海取樣設備,該類資料除了科學用途外,也可用於潛艦部署、水雷投放以及軍事航道規劃。同時,向陽紅6號在關島東西兩側250英里的海牀進行掃描,該地是美軍的駐紮地,其勘測面積比英國還大。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助理教授馬丁森(Ryan D. Martinson)直言,中國可能刻意以科學名義掩飾軍事蒐集行動,「中國似乎正試圖蒐集該海域的水深測量數據,同時又避免看起來像是在進行水深測量。」
值得注意的是,關島爲美軍戰略重鎮,駐有轟炸機、潛艦與雷達設施。中國科研船在該海域進行大範圍水底掃描,有專家推測可能旨在探測美軍海底設施或未來潛艦潛伏點。儘管中國也登記探礦用途,但分析指出其勘測區域與已知礦區並不一致。
此外,中國亦部署「探索一號」等搭載許多核心深海科研設備和探測神器,包括宣稱可潛入水下6英里的載人潛水器、聲納系統、浮標與海洋無人機,擴大對海洋深層資訊的掌握。
專家強調,在黑潮流經的臺灣東岸,複雜的洋流結構將影響潛艦僞裝與聲納效果,且臺灣東岸設有許多重要的空軍與海軍基地,若能深入理解,將有助於提升中國潛艦的隱蔽與打擊能力,並奪取海域的控制權。
雖然依國際法,科研船得以在專屬經濟區內活動,但中國行爲仍引發區域警戒。菲律賓、澳洲與越南近年皆對中國科研船進入自家經濟海域表示抗議。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則指出,中國在臺灣東部海域的行爲「難以視爲正常」,應給予高度關注。
即便外界疑慮升高,中國仍持續進行相關作業。2025年6月,「向陽紅1號」與「向陽紅5號」再次進入關島東側海域,延續以格狀航線系統性掃描海牀的行動,顯示中國將科學與戰略目的融合的海洋活動,仍在不斷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