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百萬國際客遊臺「年消費3千億」 吸客關鍵曝

交通部觀光署8月1日發佈2024年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摘要。(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交通部觀光署發佈2024年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國際來臺旅客人次較前年成長2成,新南向貢獻最大,觀光消費達百億美元,換算新臺幣約3220億元,美國旅客最會花,且日均消費結構改變,購物下降、娛樂增加,來臺旅客仍以自由行爲主流,前往景點則顯示北部經典景點吸引力不減,讓旅客最有感則是夜市、美食及治安,吸引旅客來臺遊玩。

觀光署統計,2024年來臺旅客達785.77萬人次,較2023年成長21.13%,其中,日、韓、港澳皆突破百萬人次,歐美旅客成長2成、新南向微幅成長6%。觀光署說,顯見去年啓動全新觀光品牌3.0,結合疫後特別預算,推出遊臺灣金福氣、Taiwan PASS及各項行銷與優惠措施,成功拓展國際市場,推升來臺動能。

全體旅客平均停留夜數6.98夜,日均消費爲182.83美元,換算全年來臺旅客觀光支出達100.28億美元,約爲新臺幣3220億元,較前年增加16%,已恢復至2019年的69.59%。

觀光署指出,新南向旅客佔來臺人次3成2,爲疫後最大市場,藉推動穆斯林友善旅遊、洽談簽證優化與華裔市場開發,吸引新南向旅客來臺,創造36億美元觀光收益,高居各市場之冠,佔整體觀光收益36%。

交通部觀光署推出遊臺灣金福氣抽獎活動。(蔡明亙攝)

美國市場表現強勁,旅客人次較2023年成長23%、2019年成長7.6%,日均消費更大幅提升近4成,帶入約16億美元收益,緊追在後。觀光署結合KOL行銷、航空公司、國際賽事舉辦「臺灣日」等方式提升能見度,成果顯著。

日本旅客則受匯率與經濟影響,雖來臺人次與消費力未攀爬至高峰,但臺灣觀光透過日本明星妻夫木聰代言、舉辦千人放天燈及行銷影片宣傳下,吸引日人來臺,仍創造12億美元收益,呈上升趨勢列爲第三位。

觀光署分析,來臺旅客日均消費爲182.83美元,較2023年微幅成長1.2%,消費結構以旅館內支出費佔比最高,達41.71%(76.26美元),其次是旅館外餐飲費20.43%及購物費18.3%。值得注意的是,疫後旅客支出結構轉變,購物支出下降35%(18.28美元),而娛樂支出反增逾5成(3.20美元),顯示旅客傾向縮減購物,轉而追求深度旅遊體驗趨勢。

至於消費潛力,以美國居冠,每人每日消費達238.86美元,其次爲歐洲199.51美元、韓國197.98美元與日本193.13美元旅客皆超過190美元,顯示高端市場具持續開發潛力。

購物偏好呈市場差異化,美國、日客愛茶葉;歐洲旅客鍾情紀念品與工藝品;韓國、港澳、新南向國家則偏好服飾配件,顯示各市場行銷應精準分衆操作。

旅遊型態方面,觀光署表示,來臺旅客自由行爲主流佔比高達88%,與2023年相當,較2019年增長6個百分點,其中「未請旅行社代訂住宿地點及機票,抵達後未曾參加旅行社行程」佔比達75.16%,較2023年增加2.3個百分點,較2019年增加43個百分點,充分反映旅客偏好自主規劃行程。

旅客旅遊決策高度依賴數位資訊來源,社羣媒體與搜尋引擎成爲來臺動機的關鍵影響力,平均計劃時間爲41天,較2023年的29.49天延長,但較2019年51.71天縮短,逐漸回穩至疫前水準,也顯示數位行銷策略奏效,能有效加速旅遊決策。

針對到訪景點,觀光署說明,旅客到訪景點依舊是「夜市」、「臺北101」與「西門町」,且北部交通便利、景點密集,捷運成爲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顯示北部在旅遊發展上具明顯優勢。

吸引旅客來臺主因以「美食或特色小吃」、「風光景色」居前,顯示臺灣飲食及文化與自然景觀深具國際吸引力,且「治安良好」選項大幅上升41個百分點,爲國際旅客所高度肯定。根據Numbeo最新2025年全球安全指數排名,臺灣在146個國家中居第4名,堪稱亞洲旅遊安全首選之一。

而旅客在臺期間參加活動前三名爲「購物」、「逛夜市」、「參觀古蹟」,此外,各地區吸引的活動略有不同:北部按摩指壓、中部生態旅遊、南部水域活動、東部泡溫泉浴;對臺灣的「美食佳餚」、「逛夜市」及「自然風光」留下深刻印象;最喜歡景點爲「日月潭」、「九份」、「淡水」。

觀光署爲均衡區域發展,打造各區優質觀光景點,並推動臺灣美食展、臺灣好湯及《臺灣米其林指南》,吸引國際旅客來臺深度體驗在地料理之鮮美及人文底蘊,感受與土地連結的多元文化魅力。

觀光署提到,整體來臺旅客滿意度達4.61分(滿分5分),各項服務均傾向「滿意」,尤以「民衆友善」、「治安良好」、「交通便捷」、「住宿安全」等項目評分超過4.62分,展現臺灣在接待服務上的優異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