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地王”潮:房企戰略趨同下的“近身肉搏”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敏 深圳報道

3月28日,今年杭州市第六批住宅用地正式出讓,4宗住宅用地全部溢價成交,共收金140.89億元。其中,西湖區蔣村文新單元拍出8.8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刷新杭州“地王”紀錄。

僅僅三天前,杭州濱江區西興單元地塊剛以7.7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成爲“地王”。最近6個月內,杭州已經4次刷新單價“地王”紀錄。

杭州土拍是近期熱點城市土地交易的縮影。隨着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今年以來,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土地交易明顯升溫。除杭州外,成都的土地單價紀錄也連續被刷新,北京則拍出單價10萬元以上的地塊。

中指研究院的統計顯示,2025年一季度,杭州、上海住宅用地平均溢價率分別達43.3%、29.0%,成都的平均溢價率也超過20%。

這種現象的出現,與供需雙方策略的變化均有關係。從供應端來看,“地王”主要出現在覈心城市的較好區位,限制性條件少,自身素質高。而在需求端,隨着房企普遍推進戰略聚焦,在“高能級”城市進行“廝殺”漸成常態。

“地王”頻出

杭州是近期土拍最火爆的城市,也是“地王”出現頻率最高的城市。

2024年10月22日,綠城經過77輪競價,以34.22億元的價格競得杭州上城區地塊,溢價率28.55%,摺合成交樓面價5.07萬元/平方米,刷新了塵封八年的杭州宅地單價“地王”紀錄。

今年1月,拱墅區湖墅單元地塊以54.56億元的價格競出,並將樓面價刷新至6.48萬元/平方米。

3月25日,濱江區西興單元地塊以52.03億元的價格競出,樓面價7.74萬元/平方米。3月28日,西湖區蔣村文新單元地塊拍出8.8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

短短六個月內,杭州的單價“地王”紀錄被四次刷新,價格也從5萬元躍升至8.8萬元,漲幅達到74%。

另一個二線城市成都,土拍熱度同樣較高。今年3月11日,成都市高新區桂溪街道一宗地塊以27億元的價格競出,單價超過3萬元/平方米,成爲成都宅地新晉單價“地王”。月末,在成都金融城三期H10地塊的拍賣中,單價攀升至4萬元/平方米以上。

今年第一季度,多個熱點城市誕生“地王”。1月2日,北京市2025年開年第一拍,海淀區朱房地塊以9.54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競出,成爲單價“地王”。3月18日,海淀區樹村的一宗地塊以10.23萬/平方米的單價拍出,刷新了北京單價“地王”紀錄。

同期,上海雖然未出現全市範圍內的“地王”,但在大寧、浦北、虹口等板塊,土地單價紀錄都被刷新。

中指研究院的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杭州出讓32宗地中有28宗溢價成交,4宗溢價率超70%。成都出讓32宗宅地,14宗溢價,有8宗溢價率超30%。北京共出讓11宗宅地,4宗溢價成交,其中有兩宗地塊的總價超過70億元。上海共計成交14宗宅地,10宗溢價成交,5宗溢價率超30%。

這些高價地大多由央國企獲得,但部分民營房企仍然有較強的競爭力。前述機構統計了一季度成交的38宗高溢價地塊(溢價率超過25%),拿地企業中共有17家央國企、12家民企、9家混合所有制企業。

整體市場低溫情緒未改

熱點城市土拍升溫,與房地產市場整體回穩的背景有關,但背後也有供需雙方的策略變化。

國金證券指出,今年以來,一二線城市採取縮量提質的供地策略,供應了多宗“壓箱底”的好地塊。其中,“地王”主要出現在覈心城市的核心區域,區位優勢明顯。

另外,很多地塊的建面不超過10萬平方米,容積率相對較低,因此適合打造中高端項目,在安全性及(現金)流速上或有一定保障。

在需求端,該機構指出,在全國大市尚未企穩的情況下,經過近幾年的市場築底,房企更注重安全性,核心城市優質地塊一定是首選,各家被迫採取同質化拿地策略。

從土拍競爭的激烈程度,這種情況可見一斑。

杭州的四宗“地王”,競價次數分別達到77輪、220輪、72輪、102輪。成都兩宗“地王”則分別競價130輪、213輪。而在北京樹村“地王”的競爭中,競價次數達到264輪,耗時3個小時。

近年來,房地產市場分化明顯,一二線城市的安全性愈加凸顯,曾進行全國化佈局的房企,普遍向“高能級”城市收縮。

今年3月18日,中國金茂宣佈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將“總部-區域-城市”三級管控架構,調整爲“總部-地區”二級管控架構,取消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五個區域公司,同時對現有城市公司撤併重組,調整爲14個地區公司。

最多時,金茂共佈局了56座城市,此次調整也不難看出,其正在將戰略重心向核心城市聚焦。近年來,這種調整在房地產企業中普遍存在。

北京某上市房企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每年都會從經濟體量、人口淨流入、樓市供需關係等幾個維度,對擬佈局的城市進行篩選。今年的結論是,適合公司佈局的城市數量,在10個左右。

國金證券還指出,房企在上半年獲取的地塊,能夠在下半年首推,並對全年業績形成貢獻。這也是近期少數地塊競爭激烈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從整體市場來看,土地交易難言回溫。

中指研究院指出,今年第一季度,300城住宅用地出讓金同比增長超兩成。其中,一二線城市平均溢價率較高,但三四線城市仍普遍底價成交。

即使在一二線城市中,分化情況也普遍存在。該機構表示,在南京、天津、長沙、鄭州、瀋陽等城市,僅個別優質地塊房企舉牌意願較高,“整體土地市場低溫情緒未改”。

前述房企人士表示,樓市熱度的傳導鏈條,通常是從房屋交易傳導到土地市場,不少城市土拍熱度不高,固然有供地質量不佳有關,但主要還是由於這些城市的樓市復甦力度不及預期。整體來看,土地市場的回溫,仍然有賴於樓市的進一步止跌回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