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平原新城:京津冀崛起新的增長極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杜壯

在北京,由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的新城及地區組成的平原新城,聚集了全市約四成的規劃城鄉建設用地和建築規模,空間資源豐富。作爲優化完善“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的重要圈層,平原新城內聯中心城區、外攜津冀,與環京地區已逐漸形成多個跨界城市組團,成爲首都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入新十年的新起點。近日,北京市相繼發佈了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五個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推動新時代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楊秀玲表示,落實平原新城功能定位,要依託區域資源稟賦,着力塑造城市品牌,全力打造現代之城、未來之城、智慧之城、活力之城、開放之城、夥伴之城、夢想之城。

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全方位、高質量深入推進新階段,平原新城需要進一步提升發展能級。如何在區域協調發展的大格局中找準定位,實現產業的高效集聚與協同發展,成爲平原新城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破題點與核心解法。

一區一策: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世界大都市圈的發展普遍經歷了中心城市集聚相對趨緩、產業從高梯度地區向中低梯度地區逐次推移的過程,梯度式發展佈局也一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要求。

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平原新城是首都面向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戰略門戶,是承接中心城區適宜功能、服務保障首都功能的重點地區,是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環。

對中心城市而言,各種要素和產業過度集聚的結果就是發展成本的急速上漲,這不僅會增加城市的發展壓力,還會帶來公共產品供應不足、交通擁堵、生活環境質量下降等一系列“大城市病”,不利於中心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隨着大城市、超大城市新一輪郊區新城建設火熱,越來越多處於都市圈中心的城市意識到城市羣、都市圈對區域化發展的重要作用,並且賦予新城陸續發展新的時代背景和使命。

2025年2月,北京市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五個平原新城發佈“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一區一策”量身定製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明確順義重點建設臨空經濟先行區、產城融合國際新城,大興重點建設協同發展示範區、繁榮開放國門新城,亦莊重點建設新質生產力典範區、高端產業綜合新城,昌平重點建設科技創新活力區、產教融合未來新城,房山重點建設科教融合文化名區、新質智造產業新城。

根據《北京市2025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北京市土地供應規模總量約54%集中在平原新城地區,並引導不低於80%的產業用地向重點功能區、產業園區、軌道交通站點周邊等重點區域傾斜,重點保障智能製造、產業互聯網、醫藥健康等產業。

202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要“推進雙智城市建設逐步向平原新城和中心城區延伸”,並提出要“着力提升平原新城承載力,加大建築規模指標向軌道站點周邊投放力度,建設職、住、商平衡的活力區域”。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表示,當前強調提升平原新城的綜合承載力,是“順勢而爲”。他表示,粵港澳、長三角等經濟圈,均由多個國內較強的經濟體共同組成,一同帶動城市羣發展。相較而言,京津冀三省市的經濟總量較小。因此需要“一核”做強,帶動津冀協同發展。

聚鏈成勢:“1+1”要大於2

平原新城的發展,不只是實現區位“1+1”的聚集,更要探索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模式。

在位於北京昌平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內的北京飛鏢國際創新中心(ATLATL),一間間如蜂巢般排列的小格子實驗室裡,來自一家家醫藥企業的工作人員,正以“秒”爲計時刻度,全神貫注、馬不停蹄地忙碌着,而這一間間規整的小格子內,有序擺置着平臺所提供的各類精密且價值高昂的實驗器材。

ATLATL是印第安語,寓意是能夠爲狩獵者帶來豐富收益的梭鏢加速器。與一般孵化器不同的是,ATLATL不只提供實驗室和運營管理,更提供駐場研發服務和項目管理。北京飛鏢國際創新中心副總經理江茂華介紹,作爲提供一站式研發解決方案的生物醫藥領域孵化器,ATLATL爲企業提供高水平實驗室及專業配套服務,實現了創新項目“拎包入住”。在ATLATL,服務對象既包括創新項目團隊,也包括大型跨國藥企。這些服務對象與飛鏢之間的合作,也在不斷的交互之中得到催化,創新得到充分加速。據悉,即將竣工的三期工程,將建設“生命谷飛鏢創新綜合體”,打造基礎研究、中試研發、生產流通與終端醫療一體化的全產業鏈資源聚集地和前沿優質生物醫藥項目的策源中心。

定位爲“重點建設科技創新活力區、產教融合未來新城”的昌平區,作爲北京重點打造的創新產業帶和高精尖產業主陣地,區內的未來科學城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樞紐型主平臺,而位於未來科學城西區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如今正在成長爲國內生命科學領域創新資源最爲集中的專業園區。以生命科學園爲核心,昌平區醫藥健康領域已聚集企業近2000家,產業空間版圖仍在不斷擴大。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昌平區醫藥健康產業全口徑收入、產值分別達到1040億元、440億元,較2023年增長14.3%、18.9%(規模以上企業完成收入934.8億元、產值395.9億元)。

對於下一步的發展,北京昌平區注重三個“新”,即科技創新、產業向新和城市煥新。昌平區明確2030年地區生產總值較2020年翻一番、科技服務業增加值較2023年翻一番、重點產業功能區地均收入每平方公里達到350億元等15項具有挑戰性的指標,努力打造科教引領、宜業宜居的國際一流現代化新城。

育主體、促鏈接、拓服務是產業集羣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打造平原新城產業集聚的重要方法論。近年來,北京持續構建孵化、研發、中試、轉化全產業鏈服務體系,打通從研發創新到產業落地的通道。在加快醫藥健康協同發展上,北京市提出構建產業集聚聯動發展格局,推進海淀區打造智醫融合新標杆、昌平區打造創新提速新引擎、大興區建設先進製造新高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藥械智造新地標。

“因地制宜”體現了產業發展和區域國土空間的邏輯聯繫與內在規律,“特色佈局”則強化了產業與區域資源的深度融合,讓產業發展能更好地依託本土資源稟賦,實現優勢最大化。

與昌平區產業、區位優勢不同的順義區,在特色產業聚鏈發展上,摸索出了一條以臨空經濟爲引領、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特色發展之路。如今,依託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優勢的北京順義區,形成了以醫藥貿易爲特色的健康醫療服務全產業鏈佈局。

我國有2000多萬名罕見病患者,由於發病率低,一直面臨診斷難、治療難、用藥難等困境。位於北京順義天竺綜保區的北京市首家罕見病專業診療機構“北京罕萌診所”,主要爲罕見病患者的求醫用藥提供新的解決路徑。不同於一般公立醫院以診療服務爲主,這裡可以提供“篩查、診斷、治療、用藥、康復、健康管理”等全方位、一站式醫療服務。北京罕萌診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順義天竺綜合保稅區的藥品引進政策,北京罕萌診所探索了“藥物共享”新模式,不僅提高了罕見病治療藥物的可及性,還可以通過集中採購和政策支持,有效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此外,因爲毗鄰首都國際機場,進口藥品能以最快的速度抵達患者手中,同時也爲外地患者便捷就醫提供了支撐。

目前,順義區正在加快推進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建設。除設立北京罕萌診所這樣的專業診療機構外,還保稅進口了2款藥品,推動建立了3個名單,打通了“政府前置指導、進口保稅備貨、一次審批多次進口”的便利化通道,實現了由“無藥用”到“藥等人”的轉變。來自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管委會的數據顯示,天竺綜保區2024年全年進出口總值達1234.90億元,其中,醫藥產業進出口貨值達1069.34億元,同比增長6.39%,持續領跑臨空經濟。

如今,化藥、中藥、生物藥、醫療器械、醫藥服務、智慧醫療協同發展的多元化格局正在順義加速形成。

對於平原新城的發展,順義聚焦國際化類海外,重點建設臨空經濟先行區和產城融合國際新城。爲此,順義區設定15項高質量發展指標,包括到2030年,經濟總量將突破3300億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將實現1500億元、天竺綜保區年進出口額將超過2000億元、對外骨幹交通廊道將達到12條。

科技創新:向高精尖技術突破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它既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動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提升區域競爭能力的必然要求。

抓取車門、車門安裝,通過8臺自動裝配機器人的“巧手”協作,幾秒左右兩側車門安裝完畢,精度達到0.5毫米以內;車身車間裡,AMR自主移動機器人如快遞員般繁忙搬運着各種零件;壓鑄車間裡,壓鑄島將72個零部件一次壓鑄成型,整個過程只需要100秒左右……

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小米汽車超級工廠,每76秒就有一臺新車下線,而汽車裡各種大大小小的精密零件,在製造工藝上不乏9100噸一體化壓鑄工藝,以及自研的高強高韌免熱處理環保壓鑄材料“泰坦合金”這樣的突破技術和碳纖維等新材料的應用。

小米汽車工廠所在的亦莊新城,涵蓋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北京東南五環外,距市中心僅20公里,亦莊已成爲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的關鍵樞紐。這裡不僅能承接北京內城的產業外溢,還能充分利用津冀地區的優質資源,實現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

以小米汽車爲例,據工作人員介紹,當前小米汽車70%的零部件來自京津冀產業鏈,將帶動京津冀區域的智能製造能力與產業升級。

求“新”向“質”是亦莊新城發展的城市底色,也是其重點建設新質生產力典範區、高端產業綜合新城的關鍵。亦莊新城通過聚焦高精尖產業佈局,將分散的企業整合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物技術和大健康、機器人和智能製造四大主導產業及戰略新興產業,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了協同發展新格局。

同樣聚焦科技創新的北京房山區,要打造科教融合文化名區、新質智造產業新城。

不同於亦莊新城的科技創新發展路線,房山區更加側重科技與教育的融匯。房山區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如果將房山的發展方向比作一個人,那麼良鄉大學城就是“心臟”。作爲北京市重點建設的高教園區,良鄉大學城是房山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一方面,房山全力以赴提速園區建設,如加快推進北理工14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落地,切實發揮好“從0到1”的原創性科研攻關作用。另一方面,構建開放共享的創新生態,發揮高校聯盟機制作用,建設專業化、市場化和開放式的服務平臺,構建從技術研發、概念驗證、小試中試到小批量試生產的完整服務鏈條。

過去曾以傳統的“黑白灰”產業爲主的房山,如今轉而瞄準“綠色能源、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智能製造、智慧醫工”兩大特色產業,在“優而精”“小而美”上下功夫。

在位於房山高端製造業基地的園區裡,新源智儲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的廠房室外堆場上,一排排儲能電池艙準備運往全國各地;在儲能大集控智慧運營中心,各地的電池使用情況清晰地展現在屏幕上。該公司副總經理王逸超表示,作爲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控股的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和集成應用專業化平臺,新源智儲的儲能電池艙像電網的“充電寶”,通過充放電解決具有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特點的新能源在高比例接入電網後面臨的調峰調頻需求。

據悉,下一步,房山將持續發揮新源智儲、海博思創、衛藍新能源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加速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穩妥推進儲能示範應用。

“軟硬”結合:實現宜居宜業新生態

平原新城正在繪就一幅宜居宜業新畫卷。如今的新城,已經不僅僅是“睡城”和產業園區這種單一功能,而是以產興城、以城聚人,打造宜居宜業理想生活。

西鄰永定河,東側爲京滬鐵路,北至北五環,南至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北擴區,有着良好區位優勢的大興新城西片區,正在打造“產城融合”新典範。北京大興區城建集團副總經理閆奇告訴記者,目前,西片區178萬平方米回遷房建成封頂,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未來這裡將成爲一座“河畔花園,永興之城”。

提升城市宜居宜業水平、厚植招才沃土,既需住房、醫療、教育等“軟”環境託底,也離不開便捷交通等基礎設施“硬”支撐。

目前,平原新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佔全市1/4,並正在繼續補強軌道交通網絡,大力推動打造產城融合、職住商平衡的軌道微中心,發揮軌道交通對新城發展的帶動作用。

楊秀玲表示,北京將持續加強平原新城交通、教育、醫療等領域設施建設,包括推動超50公里軌道交通線路和超150公里高快速路建設,加快形成與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環京周邊地區半小時交通圈,優先佈局顯示度高、羣衆獲得感強的優質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等。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今年將實施一批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標誌性工程,如實現R4線一期北段、19號線二期等軌道交通快線開工建設,圍繞中德產業園站、新龍澤站等站點打造一批軌道微中心,加快落地清華附中大興學校、兒童醫院亦莊院區、宣武醫院房山院區等優質資源,試點建設花園城市示範街區,加快建設清華南口國重基地、北理工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集羣、國際醫藥創新公園等高質量創新和產業承載空間。

以戰略、要素、品質、政策“四項賦能”驅動的發展模式精準落子,激活了平原新城的發展潛力,爲首都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更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宏大畫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