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蕪湖機器人產業躍居全國第七的“數智稅鑰”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具身智能”和“智能機器人”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爲新一代智能終端發展核心賽道,吸引着各方關注。而在長三角腹地,安徽蕪湖早在2013年就建成了全國首個國家級機器人產業集聚區,憑藉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其機器人產業一路蓬勃發展,構建起了包含機器人整機、核心零部件、系統集成、行業應用等在內的全產業鏈,綜合實力更是躍居全國第7位,劍指千億元產值目標。
稅惠引擎:點燃“從0到1”的原始創新火種
在首屆智能機器人通用技術底座開發者大會上,由埃夫特與啓智聯合研發的Openmind OS引發行業熱議。這一技術底座被稱爲“機器人界的安卓系統”,通過賦予人形機器人“自主思考的大腦”,讓機器人具備了自主導航和避障、精確控制與動態響應等關鍵能力,顛覆了傳統機器人“預設程序、被動執行”的技術範式。
“就像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機,我們正用‘認知革命’突破技術代差,解決當前行業開發門檻高、成本高、週期長等痛點,重塑機器人產業生態。”埃夫特董事長兼總經理遊瑋博士的比喻,充分展現出蕪湖企業突破“卡脖子”技術的堅定決心。
支撐這種技術勇氣的,源自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持。“每年超7000萬元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相當於給企業配備了一支‘隱形研發軍團’。”遊瑋算了一筆賬: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每年釋放800萬元現金流,推動企業研發週期縮短40%,單位成本下降22%,年產能實現6倍躍升,達3萬臺。更令企業稱道的是稅務部門推出的“智匯享”平臺,幫助企業精準歸集研發費用,將研發項目管理週期從半年縮短至20天,創造出“研發加速度”的蕪湖模式。
爲助力轄區企業“輕裝上陣搞研發”,當地稅務部門組建“機器人產業科創服務專班”,提供“一戶一專家、一戶一專檔、一戶一專策”專屬服務,在業務辦理、政策享受、疑難問題、風險防控等方面爲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科創服務專班’的輔導下,我們修訂完善了內控管理制度,引入了OA、CRM、SAP等管理軟件,實現業務系統數字化和自動化。”酷哇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何弢告訴記者,“不僅如此,專班還爲企業定製《研發費用歸集流程圖》,將費用歸集細化至實驗耗材、人員工時、設備維護等多個維度,確保稅惠紅利直達研發一線。近3年,企業依法依規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6300多萬元,研發投入強度突破15%,研發的‘環衛作業機器人’已在全國30餘個城市上崗,單臺設備替代8-10名人工,成爲智慧城市建設的標配裝備。”
生態重構:從“單兵突進”到“鏈式聚變”的產業躍遷
從2013年的4家企業、4億元產值,到2025年集聚300餘家企業、產值突破400億元,蕪湖機器人產業的集羣化蛻變,離不開稅務部門的“鏈式服務”創新。
蕪湖市稅務局聯合鳩江區機器人產業聯盟,組建“首席聯絡員”團隊,圍繞機器人產業核心技術、產業鏈配套等關鍵環節,編制《機器人產業稅收指南》,提供政策指引、健康體檢、風險掃描、訴求直聯、跟蹤問效等管家式服務,實時跟蹤產業鏈發展需求,及時跟進提供專業支持,爲蕪湖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按下“快進鍵”。
“合規是創新的前提,稅務部門不僅送政策,更幫我們建體系。”蕪湖瑞思機器人有限公司負責人梅江平博士表示,“稅務部門提前介入高速並聯機器人研發立項,建立包含19項關鍵指標的全稅種風險提示清單,通過季度‘稅收體檢’幫助企業完善研發費用輔助賬體系,確保每一筆創新投入都精準匹配政策口徑,爲技術突破築牢合規底座。”據悉,企業研發的四軸並聯機器人突破每秒10米速度極限,每分鐘操作超200次,國產化率從45%提升至89%。
稅務支持也在不斷鞏固產業生態發展。蕪湖市稅務局結合機器人產業鏈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采購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政策宣傳講解,助力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創新聯合體”,推動供應鏈本土化率由33%提升至76%,形成“龍頭帶動、鏈式協同”的發展格局。數據顯示,2024年,蕪湖匯聚埃夫特、酷哇、行健等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300多家,全市機器人產量2萬臺、佔全省比重超60%。
“稅務部門爲我們送來《固定資產稅前扣除相關政策彙編》,輔導企業享受500萬元以下機器設備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蕪湖行健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宗義介紹,2024年以來,企業累計享受各類稅費減免2300萬元。在真金白銀的支持下,企業自主研發的全自主編程智能等離子坡口切割機器人實現量產,零件切割效率提升30%。
蕪湖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立足稅收職能定位,聚焦機器人產業發展需求,持續深化‘鏈式服務’,在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實施精細服務、引導合規經營等方面持續發力,助力蕪湖機器人產業加快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羣,打造全國具身智能產業高地。”(牛芸 王文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