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遜霍爾上決策者警告:富裕經濟體需要外籍勞工來維持經濟增長

財聯社8月24日訊(編輯 牛佔林)全球三大央行掌門人警告稱,發達經濟體若不能在今後數十年持續、規模化地引入外籍勞工,將既無力維持經濟增長,也很難難將通脹錨定在合理區間。

在週六的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年度研討會上,日本央行、歐洲央行及英國央行的決策者並未對貨幣政策前景發表更多評論,反而聚焦於勞動力市場,他們不約而同將老齡化列爲經濟增長的關鍵威脅。

日本銀行行長植田和男指出,在人口急速老化的日本,勞動力短缺已上升爲最緊迫的經濟難題之一。

外籍勞工雖僅佔日本勞動力總數的3%,卻貢獻了勞動力增量的半壁江山。“要進一步增加這一比例,勢必需要更廣泛的社會討論,”植田表示。

發達經濟體整體生育率已跌至歷史谷底,而人均壽命不斷延長。這推高了所謂的“撫養比”,意味着社會中非勞動年齡人口占比大幅上升。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稱,外籍勞工流入將在“對衝人口結構負面衝擊中扮演關鍵角色”。

她估算,如果缺乏外來人口流入,到2040年,歐元區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340萬。

拉加德指出,歐元區勞動力市場之所以在疫情後“表現意外穩健”,既得益於高齡勞動者延遲退休,更關鍵的是外籍勞工數量顯著增加。

“儘管外籍勞工2022年僅佔總就業人口的9%,但過去三年勞動力增量的一半來自他們。若無此貢獻,勞動力市場的緊張程度會更高,產出也會更低。”

數據顯示,儘管出生率持續走低,歐盟去年仍憑淨移民流入使總人口攀至創紀錄的4.504億,連續第四年抵消自然人口萎縮。

英國央行行長貝利則直言,人口結構變化與生產率下滑對英國經濟構成的“嚴峻”挑戰尚未得到足夠重視。到2040年,英國將有40%的人口超過傳統勞動年齡(16~64歲)。

央行行長們警告,人口老齡化不僅會壓低潛在經濟產出,還可能推高通脹,因爲在勞動力長期短缺的環境下,工人議價能力增強,更容易要求更高工資。

“心理健康問題成爲最常見的缺勤理由,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趨勢。”貝利補充道,英國央行已將關注點“更多放在勞動參與度上,而非單純失業率”,但也承認勞動參與率及其下降原因的統計與測量難度更高。

經濟學家普遍認爲,吸引更多勞動力以緩解缺口,將是未來維持增長的關鍵,儘管民粹主義上升與公衆對移民態度趨冷正在加大阻力。

目前,德國新政府已暫停家庭團聚及難民重新安置計劃,以求從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手中奪回選民。大西洋彼岸,美國總統特朗普自上任以來,也加大了對非法移民的搜捕力度,嚴控越境,並剝奪了數十萬合法移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