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助貸兜底面紗,窺見息費高築背後擔保鏈條

就在諸多銀行自營消費貸利率迭創新低之際,定價趨於36%的高息網貸產品在中小平臺展現出擴張之勢。雖然這些網貸平臺最後的放款人可能是銀行、消金公司、信託公司、小貸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但有一方重要參與者不可忽視——充當助貸兜底角色的融資擔保公司。

“雖然融資擔保公司不是網貸裡的必要角色,但是在助貸模式下,一般都會有融擔公司提供信貸增信,如代償擔保、風險分擔等。”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瞭解到,通過引入兩家融擔公司拆分定價從而繞開24%的利率定價上限要求的“雙融擔”操作正在行業內發酵。可以將這種操作簡單理解爲,將36%的息費設置拆分爲兩部分,分別通過不同的融資擔保主體實現,體現在客戶層面,就是需承擔融資擔保費以及融資擔保諮詢服務費。專家認爲,這加大了借款人的債務脆弱性,表面上雖然分散了風險,實則形成複雜的擔保鏈條,可能減弱金融機構自主風控動力,導致風險向擔保體系過度集中。(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