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急診壅塞 遠距輕症急診擬下半年上路
爲改善急診壅塞,衛福部健保署研議開放「急門診暨遠距服務」,由基層診所開設「輕症急診」遠距看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衆因夜間、假日診所及醫院門診關診,有醫療需求時只好往急診跑,「把急診當門診看」成爲常態。衛福部健保署研議開放「急門診暨遠距服務」,由基層診所開設「輕症急診」,屆時民衆將重啓類似疫情取藥模式,遠距看診後持電子處方箋直接至藥局領藥,預計今年下半年上路。
改善急診壅塞,衛福部擬開設輕症急診,以及運用AI協助急診優化檢傷分類等。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說,一到春節或是節慶連假,常是急診醫護人員的噩夢,因基層診所以及醫院門診未在假日開設,民衆只好往急診跑,爲改善現況,已與基層診所討論,以遠距看診的方式,委由基層診所開設假日的「輕症急診」,開設時間初步規畫爲夜間廿三時至早晨七時,以及國定假日全天。
同步,衛福部規畫以AI的方式紓緩急診壅塞,衛福部科技處長李建璋說,智慧醫療可用於優化急診檢傷分類,病歷寫作工具則可用聊天機器人,在病人等候就診的一、二小時內,完成病史詢問,節省看診時間;口述病歷可減少看完診後,護理師撰寫病歷時間,提升交班效率。最重要的是,智慧醫療可用於預測哪些病人可「優先出院」,讓醫師更勇於決策,不必擔心病人回家後過世,須擔負重責,對病人來說,有雙重確認能較安心出院。
院內心跳停止(IHCA)是醫院內常見情況,住院病人病況變化,在醫院內心跳停止需要急救。李建璋曾在臺大醫院開發一項IHCA預測系統,藉神經網絡演算法,分析病人的心跳情況,在六小時前預測病人猝死的準確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五,十二小時前預測猝死準確度達百分之八十五,且可藉由系統分析猝死原因,包括舒張壓下降、收縮壓下降或血氧下降等,除提供數據外,可讓醫師知道可能致病原因,幫助解決問題,且比起聘僱一位護理師廿四小時監測病人更有效率。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