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廟宇文化與生態保育 池上富興社區蝙蝠志工培訓
▲臺東池上富興社區舉辦蝙蝠解說志工培訓。(圖/記者楊晨東翻攝)
記者楊晨東/臺東報導
臺東池上鄉富興社區是臺東縣知名的生態社區,近年居民積極投入守護家鄉行動,自主推動觀光與路殺調查、農業與水文調查、毒鳥田間監測等多項公民科學計劃,逐漸獲得公部門重視並帶動相關保育措施。近期,富興社區更進一步號召民衆成爲解說志工,舉辦「蝙蝠與環境」培訓課程,期盼喚起人們對蝙蝠文化與生態環境的重新連結。
富興社區發展協會透過農村再生計劃,規劃培育20位社區解說志工,未來將投入公民科學調查及環境教育,同時也將舉辦蝙蝠文化體驗活動。培訓地點特別選在村內的北極玄天宮,宮內棲息着多達七百多隻臺灣葉鼻蝠。玄天宮同時也是協會理事長張瓏議的家廟,他表示,蝙蝠是社區長久以來的「老鄰居」,更是值得尊重與守護的生態夥伴,因此決定推動結合生態保育與文化傳承的方案。
本次課程邀請荒野保護協會臺東分會前會長楊繡鳳及池上青年培力工作協會執行長林耿弘擔任講師,分享野外調查與社區陪伴經驗,帶領學員理解蝙蝠生態、調查技巧,並鼓勵更多居民投入生態保育工作。
張瓏議指出,臺灣葉鼻蝠是臺灣特有種,也是島內體型最大的食蟲蝙蝠,對農業防治害蟲有顯著助益,更在廟宇與客家文化中象徵「福氣」與吉祥。他強調,不應只用西方吸血鬼的刻板印象看待蝙蝠,而是要透過科學與文化教育,讓民衆重新欣賞牠們的價值與美好。
富興社區希望藉由志工培訓,讓更多居民瞭解蝙蝠與環境的密切關聯,進一步打造一個結合文化信仰、生態教育與環境保育的典範社區,讓「人與蝙蝠」的共存故事在池上持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