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署培訓29位繪本講師 推動石虎保育走進校園與社區
參訓講師合影。(林業署臺中分署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臺中市大安溪和烏溪筏子溪是石虎棲地,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爲推廣石虎教育,每年培訓繪本講師並發表繪本,鼓勵以親子共讀方式,帶領讀者跟隨主角小石虎,深入瞭解筏子溪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今年培訓29位繪本講師,並讓石虎保育走進校園和社區。
林業署臺中分署指出,石虎是棲息於臺灣中西部淺山環境中,極需保育的關注物種,臺中屬於都市型綠網,石虎的棲息地其實比大家所想像的更接近都市聚落,筏子溪沿岸及高鐵車站周邊都有石虎出沒的蹤跡,出版發行「出發吧!野虎」繪本,希望喚起更多都市民衆對石虎與溪流生態保育的重視。
爲讓更多民衆接觸繪本與石虎的故事,委託荒野保護協會以「出發吧!野虎」繪本爲環境教育素材,製作繪本教案、辦理繪本推廣活動,今年已完成培訓29位導讀講師。
參與培訓的文姓市民說,教育與保育是最溫柔也最有力量的行動,培訓課程從認識臺灣的國土綠網計劃開始,透過老師詳細說明,幫助他們瞭解臺灣目前的生態保育規劃。透過臺灣石虎保育協會的夥伴解說,也瞭解到石虎的生活習性、所遭遇的棲地威脅,如何分辨貓與石虎的基本特徵,也是必修內容。
她表示,「聲音練習」是最繃緊神經的1堂課,在老師帶領下,大家共同發揮想像力,以聲音合作出1個又1個的繪本故事,每個人無不想方設法展現「劇中主角」的所思所想,課程中印象深刻的是「臺灣石虎吃什麼」的體驗活動—透過互動遊戲不僅讓大家笑聲連連,也實際學習了石虎的食性與生態角色。
林業署臺中分署指出,參與培訓的講師來自各行各業,軍公教、服務業、製造業、自由業、家管與退休人員都有。許多人因爲對繪本講述、環境教育及保育議題有興趣而報名參加。講師並無年齡、資格限制,對於環境教育、保育議題、繪本共讀等有興趣,且後續有意願配合參加推廣活動的民衆均可報名。
這次培訓除了繪本故事的介紹,課程內容涵蓋國土生態綠色網絡,以及石虎等受關注物種的生物特性與生存危機,幫助參訓講師理解生態議題之間的相互關聯,學習將故事內容與保育政策、當前環境問題相結合;並透過繪本繪者分享創作心得及畫作中隱藏的小細節,以便在進行繪本導讀時,能夠更生動的敘述故事情節,並清晰傳遞筏子溪周邊生態的重要性及保護工作的核心價值。此外,培訓課程還強調說故事技巧,通過討論、聲音訓練等互動方式,提升參訓講師的表達能力,激發聽衆的興趣與好奇心。